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缺牙羞于启齿口腔治疗总设计师帮你重绽
TUhjnbcbe - 2023/2/6 21:29:00

谈到口腔修复,大众往往并不清楚它的专业内涵。不少患者望文生义,误认为这是补牙的科室而挂错号。实际上,它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通过全冠、瓷贴面、可摘义齿、全口义齿、种植义齿等修复技术,解决患者牙齿缺损或缺失的问题。

口腔修复医生可谓口腔各类治疗方案的“总设计师”,他们以最终修复方案为目标,为患者制定系统的诊疗方案。患者在其他科室做完各项治疗后,还要再回到口腔修复科,最终完成牙齿修复。可以说,口腔修复科既是口腔患者就诊的起点,也是终点。

培养一名合格的口腔修复医生,需要涉及多门课程、涵盖多种学科,因此相应的教学任务也极具挑战性。

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课程获评“线下一流课程”。这门培养未来口腔修复医师的“一流课程”究竟什么样?

01

精雕细琢

从雕制蜡牙起航

进入临床前期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雕牙。将方方正正的蜡块,雕刻出牙齿的解剖形态。

“雕刻蜡牙,使我第一次对牙齿外形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口腔医学真正产生了兴趣,也是我最难忘的学习时光。”回想起开始修复专业学习的时光,已经是修复科博士后的*还颇有感慨,“看着老师们对每一颗牙齿的精雕细琢,我对口腔医学产生了敬畏和向往,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

从雕制蜡牙开始,学生们从这里启航

临床上,需要牙齿修复的患者往往受到功能和美观的双重困扰:缺牙不能吃饭,牙不美观不敢笑。修复要解决单颗牙牙缺损、全口牙列缺失等各种情况,修复教学也要带着学生通过蜡牙、树脂牙、离体牙不断练习,最终在临床上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会从一颗牙、多颗牙到全口无牙的修复临床工作。

已经进入修复临床实习阶段的八年制学生连晓敏说:“看到年轻的女孩从‘羞于启齿’到绽放灿烂笑容时,全口无牙的老大爷兴奋不已地告诉我‘几十年了,终于知道苹果是什么味’时,我都为自己选择了口腔修复专业感到自豪。”

02

忙中有序

最繁忙的教学团队

为什么口腔修复难学?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全面掌握牙体解剖学、口腔修复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力学、口腔医学美学等多门课程。

每年,这些课程汇集成庞大的课程体量、超长的总课时长和大量的师资需求。为此,口腔修复教研室的课程设置必须穿插推进、展开。长此以往,教研室的老师们也形成了高效的协调配合机制。

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和继续教育等分类管理,共同推进。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组、固定修复教学组、可摘局部义齿教学组(含颌面缺损修复教学小组)、全口义齿教学组、种植修复项目组、口腔修复工艺学教学组、口腔修复护理教学组等,分门别类形成七个教学组。

学生们使用口内扫描仪进行实践操作

各类教学管理、各教学组要做到一人多用、统筹配合。口腔医学院教育处处长董美丽对口腔修复教学团队有着很高的评价:“口腔修复学教研室的工作是最繁重的,但是每年都能做到齐头并进、繁中有序、忙而不乱。”

03

啃“硬骨头”

致力解决患者难题

口腔修复科承担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疑难杂症诊疗工作,例如,肿瘤术后的颌面缺损、老年人复杂全口义齿、咬合功能紊乱等。这类病例往往费时费力、收费较低,患者经常被许多其他医疗机构拒之门外。

“口腔修复人要有担当、有魄力,要有攻克难题的勇气,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口腔修复学课程团队负责人、医院*委书记周永胜经常和师生谈及他心中的期望。

肿瘤术后的颌面缺损患者,很多被切除了部分或全部上颌骨、下颌骨、舌体,生活质量很差。为此,口腔修复科专门成立了颌面缺损修复临床小组,颌面缺损修复的患者都可以及时预约,相关专家会尽快帮助患者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重塑生活的信心。

口腔修复课程教学

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至少还有万例无牙颌患者,但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剩余牙槽嵴极其低平,就诊时往往会以修复效果不佳为由被推诿。

口腔修复科开展“老年患者修复咨询义诊日”活动,每月两次免费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开展义诊。“每个月的老年修复义诊日,我都主动报名参加。总想为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做点事情。”口腔修复研究生班*支部书记马全诠说。

培育学生的担当精神,一代代修复教师也影响着一届届学子,薪火相传。

临床上,咬合功能紊乱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往往由于找不到舒适的下颌位置,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咬合,非常痛苦,有的患者晚上需要咬着被角稳定住下颌才能入睡。这类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常涉及多个学科,也让很多医生望而却步。

口腔解剖生理教学组的老师们在临床中常年诊治大量咬合功能紊乱的患者。“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临床难题,应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担当,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解决患者的痛苦”。教学组长谢秋菲教授常常对这样学生说。她还带领学生们针对咬合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口腔修复学科领域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展了大量临床科研工作,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04

勇于探索

传承和创新并进

数字口腔医学、口腔美学修复,可谓时代新宠。修复科数字口腔医学团队、口腔美学团队、口腔种植团队紧跟时代潮流,注重临床、教学、科研全面推进,时刻引领学科发展。

“数字口腔医学工作坊”是口腔医学院的“网红”选修课。修复教研室租用千万元的设备来准备这门课,由一线教师手把手进行教学,学生动动鼠标,半小时就能制作全瓷修复体。这门课不仅帮助学生们将理论付诸与实践应用,更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字化技术给口腔医学带来的变革。

“数字口腔医学工作坊”课堂场景

口腔美学,是传统学科的新生学科,也涵盖了口腔医学多学科的融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口腔美学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学科,我们一定要把握先机,引领学科发展。”修复教研室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口腔美学专委会首任主委谭建国说。

谭建国教授、樊聪教授等牵头成立了全国口腔美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委会,并带领科室青年骨干开展口腔美学医教研工作。目前,教研室已有多位青年医师成长为研究生导师、口腔美学专委会青年委员等,开始了新的口腔美学传承。

口腔修复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口腔修复医生。团队的每位成员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对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负责,还关乎着患者信心的建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为了传承优良传统和扎实临床技术,修复科率先开展了高年资专家全脱产带教工作,使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均能在高级职称专家指导下接诊临床病例,确保医疗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口腔修复科前任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名师冯海兰说:“传承是发展的基石,建设世界领先的口腔医学院和学科教育要靠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带教做出的是眼前‘牺牲’,但立足长远,意义不凡。”

从入学到成为一名研究生、再到留科工作,已在修复科学习、成长20余年的修复科副主任刘云松教授完整体会了修复教学“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在修复前辈的感召和教诲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还有深入社会、融于自然、开阔眼界、完善人格的精神给养。”谈到修复教学中的收获,刘云松很感慨,“这里赋予我们的,是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他勉励年轻医生要不断精进医术,成为全民口腔健康事业的实践者、推动者,做医学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引领者,做出影响世界的原创性成果。

为助力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医视野”栏目将聚焦医学各领域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打造高端医者智库,撷取创新亮点,凝练发展思路,提升治理能力。

策划:方彤

作者:医院刘晓强刘中宁王冕

编辑:胡彬

1
查看完整版本: 缺牙羞于启齿口腔治疗总设计师帮你重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