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口腔疾病会引起疼痛,比如大家熟知的牙疼、口腔溃疡等。还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口腔烧灼样疼痛,如真菌感染、放疗术后口腔黏膜损伤、干燥综合征等。这些病痛在进食时尤其是进食刺激性食物时会加重,因而多数患者会害怕吃东西。但有一种口腔烧灼样痛,吃东西的时候疼痛减轻或完全消失,安静下来反而会加重,清早时感觉轻松,午后开始便疼痛难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灼口综合征,简称灼口,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国家头痛协会将其定义为“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坏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简而言之,就是口腔黏膜和正常人无异,但病痛确实存在。灼口发病率约3.7%,女性多,男女比例约1:7。更年期或绝经期女性发病率可高达5.5%。灼口以舌尖及舌侧缘、硬腭等部位多见,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
灼口发病原因仍不明确,公认的观点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局部因素来看,包括牙结石、缺牙、不良充填或修复体、嗜烟酒等。口腔内机会性感染如念珠菌感染也会诱发灼口,这在老年性、抵抗力低下的病人中很常见。从系统因素来看,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发病率高,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如三叉神经病变)及代谢障碍也与灼口的发病有关。从精神因素来看,容易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患灼口。有些病人因亲戚朋友患了口腔癌,或看到听到相关的资料就联想自己得病,或偶尔发现舌根部有“疙疙瘩瘩”的舌乳头而频繁自检,进而陷入了“自检-恐慌-再自检-更恐慌-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那么,患了灼口怎么办呢?
首先要明确,灼口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转化为恶性,因此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然而,因为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一般先针对局部刺激因素对症处理,包括牙体治疗及缺牙的修复等。再要结合全身治疗,积极治疗系统疾病,改善营养状况,还可以采用针灸或激光等手段减轻病痛。心理治疗对灼口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心理疏导与释疑解虑,帮助病人纠正错误认识,消除恐癌心理。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