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
TUhjnbcbe - 2022/11/14 19:35:00

第一单元概述

第一节牙周病的病因学

一、始动因素----牙菌斑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它由细菌和基质组成。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

1.获得性膜的形成:(无结构无细胞)+2细菌粘附聚集+3菌斑的成熟:一般12小时着色,9天形成复杂的生态群,约10~30天成熟达到高峰。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龈上+龈下菌斑(附着+非附着)

1.非附着性龈下——牙周炎、牙槽骨快速吸收——G-厌氧菌和能动菌—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

2.附着性龈下菌斑—G+兼性菌和厌氧菌---龈下牙石、根面龋、牙周炎、龈下牙石

3.龈上菌斑——G+需氧菌和兼性菌---龋病、龈上牙石

(三)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一种机会性感染。(龋----细菌性感染)

1.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1)内*素: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脂多糖(LPS)成分,是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致病菌:细菌产生很多酶(胶原酶、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硫酸软骨素酶等),破坏牙周组织。

3)*素:白细胞*素是伴放线聚集杆菌产生的外*素,可损伤龈沟内白细胞,导致牙周组织破坏。

4)代谢产物:导致牙周组织破坏。2.由微生物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的作用。

(四)常见的牙周致病菌(必背)

慢性龈炎:黏性放线菌(Av)、内氏放线菌(An)。妊娠期龈炎:中间普氏菌(Pi)。3.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具核梭形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齿垢密螺旋体(Td)。

4.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Pg)。

5.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聚集杆菌。(Aa)

6.证据充分的致病菌:氟(福——福赛坦菌)斑(伴——伴放线聚集杆菌)牙(牙龈卟啉单胞菌)证据不充分的致病菌:直肠缠结两中间、螺旋微小具变黑{直肠弯曲菌、缠结优杆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微小微单孢菌、中间链球菌、齿垢密螺旋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