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同胞来说,一生中,或许从来没有,也不打算踏入口腔科。普通群众中流传着牙痛不是病的说法,在人们的观念里,口腔科就是街头摆摊镶医院,虽然穿起了白大褂,却还是靠钳子、凿子、电钻之类挣人工费的,收费挺贵,但也就是升级版的修牙匠呗。那么,真实的口腔科到底有多么重要?咱们一起到口腔研究的前沿去了解一下吧。
为了给大家点印象,咱们先举个例子。幽门螺杆菌,这个都不陌生吧。许多人已经知道,这幽门螺杆菌和许多胃肠道疾病,甚至胃癌都有牵涉。但是,治起来挺麻烦,很容易产生耐药。有人曾提倡分餐制,以避免交叉感染,其实,科学家已经证实,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不是饮食,而是密切接触。在年的时候,就有学者经研究后得出结论,1次持续10秒的亲吻会造成大约万口腔细菌的迁徙。别一提亲吻就想到热恋的对象,想想生活中的场景,祖孙情是怎么表达的?不只是亲,有些老人的习惯是把食物先放在自己嘴里嚼嚼再喂给自己的爱孙,这会有什么结果?往下看。
咱们人类身体中,有数不清的细胞,那里面带着遗传信息,构成第一基因组;同时,人身上还带着多种微生物,这些东西的学名叫人体微生物组,也叫第二基因组,这2组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着人体的健康或疾病状态。自年起,美国国立卫生院启动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目的就是绘制来自人体口腔、鼻腔、生殖道、肠道、皮肤等5处部位的微生物的基因结构,以了解微生物菌群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年8月,又启动了个体微生物组检测项目,并积极进行研究成果的转化,希望找到更多更加精确的疾病预警分子标记。咱们现在就呈上几个,当前已经大量研究后取得的共识。
有了基因测序技术以后,在从牙齿、龈沟、颊舌部、软硬腭等组织表面,已发现多种细菌、病*、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统称为口腔微生物组。在美国与英国联合组建的牙颅颌面研究所,有基因组资源最全的数据库,共有13个门的种口腔微生物,其中种已命名,种可培养但未命名,还有种不可培养。也就是说,当前科学界发现的口腔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不过,就是这些很少的发现也已证实,口腔微生物组生态失衡,不仅诱发龋病及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还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早产、神经系统疾病等紧密相关。牙还与关节及生娃有关,是不是第1次听说?
现代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将许多种疾病的机制归结于炎症。以口腔而言,其中的微生物可经口腔黏膜和牙周袋,通过直接播散、血液循环、免疫等途径传播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以心血管疾病来说,口腔微生物会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定植,口腔感染也可以引起全身的系统性免疫反应。已进行的测序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牙周病的患者,其血管内皮中检测到84种不同细菌类群,而仅有轻度牙周病或没有牙周病者,只检测到18种细菌类群;研究还发现,牙周病的病原菌可通过菌血症和吞噬细胞介导的细菌移位,侵入到心血管;牙周病等口腔感染还可使炎症介质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看到这儿,是不是感觉,要是早去口腔科,就不会那么快被送到心血管危重监护室?
实际上,在多年前,就有大夫观察到,口腔来源的细菌可以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中也早注意到,拨牙等操作也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因;当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口腔卫生不好及牙周病,是多数口腔细菌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因素,这其中已确认5种口腔共生菌是致病的病原菌。口腔微生物组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也随之被发现。年有学者首次在健康肺部标本中检测出多种细菌。在检测口腔、鼻腔、肺部标本后发现,健康人肺部菌群与口腔菌群有高度相似性,口腔是肺部细菌的主要来源,口腔卫生差就会增加肺炎的发病风险。想清楚没?防流感,只洗手却不漱口刷牙,措施够不够?慢慢想,给个研究结果帮您想。研究已经发现,口腔卫生状况差会显著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使慢阻频繁急性发作。口腔卫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还很少,没有定论,但是,已有研究认为,唾液中二氧化碳纤维菌和韦荣球菌水平变化,可能会成为肺癌检测和分类的潜在标志物。
都说病从口入,那么,口腔细菌会不会通过进食和唾液吞咽等进入到胃肠道定植呢?这方面的研究证据还不是很多,但已有的研究认为,引起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牙龈卟啉单胞菌,这种菌在口腔定植后,可以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使杆菌门数量增加,厚壁菌门数量减少,血清内*素水平增加,这会导致肠道炎症。此外,也有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是由口腔细菌侵入造成。在肿瘤研究方面,牙周病的另一个相关菌,具核酸杆菌,在结直肠肿瘤和炎性肠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中,发现在主要特异性改变是口腔和肠道中的嗜血菌属减少,唾液乳杆菌数量增加,目前的共识是微生物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谢*物进入血液循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学界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