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峰
医院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站在西安的大街上,不自觉便会感受到历史的浩荡。
此次有幸受赵铱民教授及医院数字化中心白石柱主任之邀来到西安,不仅体验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自主式种植牙机器人,还参观了颇具盛名的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通过这次深入的临床操作体验,我对赵铱民教授团队研发的种植牙机器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和赵铱民教授、白石柱教授以及种植机器人研发团队的深入交流,让我对口腔医学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本次临床体验的病例是一例下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的患者,采用ASTRA4.0*11植体,采用不翻瓣种植方式完成。无论是手术流程、操作精度还是术后评价,机器人手术都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感受。体验后内心中非常希望这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能够不断成熟,尽早服务于广大的医生,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机器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对其定义为“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经历了可编程示教再现到知觉判断,再到智能机器人3个阶段。人机交互技术、图像处理技术、3D建模技术、导航与定位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使得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已有多款商业医疗机器人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认证,被批准应用于医学临床,这些机器人已用于多种科室的检查、手术和康复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规划技术正在成为手术路径规划的热点,临床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化人机协作正在成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发展共识。此外,国际上对康复及护理机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