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的路上,有你有我
———————————————————
———————————————————
1
月
8
日
周
一
情报官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口腔菌群诱导的肠道炎症丨克雷伯菌在肠道异位定植可诱导异常炎症
文献来源:Science(),-.20OCTOBER
包括细菌在内的大量微生物在肠道定植,对保持稳态有重要作用。但是,共生的细菌中有些具有潜在致病性,如肝螺杆菌,也可能引发肠道炎症。
肠道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预防或介导慢性肠道炎症。发展方向取决于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免疫应答、宿主遗传因素,以及上述因素之间如何互相影响。
生理状态下,肠道已经进化出一些机制,来防止非原生细菌的定植,控制可能致病菌的增殖。研究显示,口腔来源的细菌在肠道定植,广泛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然而仍不清楚哪些亚类的口腔细菌可能在肠道异位定植,以及是否会引发炎症免疫反应。
Atarashi等人在《SCIENCE》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唾液中克雷伯菌在肠道定植后可能诱导慢性肠道炎症。
为了确认口腔菌群中可能异位定植于肠道,并介导慢性肠道炎症的菌株,Atarashi等人将2名CD患者的唾液样本移植到无菌小鼠。他们发现了肠道T辅助细胞1(TH1)的聚集,受体小鼠的粪便菌群(提示肠道菌群)组成有很大不同。
克雷伯菌的一个菌株(Kp-2H7),被确认是TH1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一个主要诱导物。Kp-2H7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包括氨苄西林和泰乐菌素。未使用过抗生素且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可以抵抗Kp-2H7的定植,但经氨苄西林或泰乐菌素治疗后,Kp-2H7能在肠道持续存在,同时诱导肠道TH1细胞的增加。
尽管在基因正常的老鼠中,Kp-2H7并不能诱导肠道炎症反应。但在白介素10(IL10)缺陷小鼠中,其会自发出现明显偏向TH1反应的肠道炎症,Kp-2H7单独定植可造成严重的结肠炎。
上述证据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口腔Kp-2H7菌株的肠道定植,会诱导致病性炎症反应,如抗生素使用导致的菌群紊乱。Kp-2H7菌株在有遗传易感性的宿主体内,扮演肠道致病菌的角色(但是并不会引发口腔黏膜炎症反应)。
微生物群落和宿主的免疫系统互相作用后,是否会发生有害反应,取决于宿主的遗传因素,这和之前的一些报道相一致。Atarashi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口腔菌群中的一个细菌株异位定植于肠道,会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炎症。这为今后肠道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信息。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口腔和肠道菌群能诱导炎症细胞产生,并迁移至远处介导组织炎症损伤,因此对非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关节炎的发生和/或发展有都重要影响。
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何在?Atarashi等人分析了CD、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酗酒患者的大便菌群。和正常对照相比,他们发现这些人群克雷伯菌相对聚集的丰度明显升高,大部分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样本中,也发现了更多的克雷伯菌诱导的TH1细胞。
虽然截至目前,数据显示的只是相关性结果,但这强烈提示口腔来源克雷伯菌菌株在炎症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个体基因组-微生物组的相互影响,在致病有机体异位定植最终诱导炎症的作用仍不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识别异位定植细菌驱动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通路,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病理过程。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
DoctorX
哇,这么好的文章,我想细读一遍呢~
IBD学术情报官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回复“题目+个人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