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院这赛道明明挺好,为什么上市公
TUhjnbcbe - 2021/5/22 13:40:00

今明两天的拆基文章停更一次。因为周日拔了颗智齿,同时补了7颗牙……

每周的工作节奏是周末先准备出来一只拆基,再用更文的时间准备另一只,这一周之内还要读完一本书,好准备周末的读书笔记。另外还有其他常规工作,所以时间真是卡得特别满,一般发个烧什么的只要能忍,也不会打乱这个节奏。但是牙这个事儿真是…不管医生手艺再怎么好,刚处理完回家麻药劲儿没过,也会昏头涨脑什么都干不了。所以今天就“水一水”,和大家聊聊“看牙”的心得……

一直都觉得定期看牙医特别重要,也挺愿意去定期做做检查的,但如果真是这么做了,也不会沦落到7颗牙一起补的地步,最大的问题就是懒……(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学哦~)不管看什么毛病,医院最靠谱,尤其是三甲。医院不是都一折腾就至少半天吗?!这还是在成功挂到号的情况下。医院里,看病得排队、缴费得排队…什么都得排队,其实就诊期间的大量时间都浪费在等候上。好不容易看上了,大夫面对好多个病人,也没空跟你多说几句,看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处理完就赶紧打发走。但其实,虽然我们可能是看龋齿的,这事儿看起来是补个牙就可以了,但这个龋齿的成因可能是咬合受力不均导致的,这时候就很需要医生告诉我,你需要做矫正才能根治,否则现在补好了,咬合受力不均没解决,以后还会再出问题。截止到这里,可能因为医生实在是太忙了,根本顾不上多说几句,就想不起给这个建议;也可能因为医生担心患者会觉得医生是在为了让自己多花钱才这么说,解释起来又费劲,后半截的话也就咽回去了……总之,就是体验感真的不太好。医疗这事儿有个不可能三角——就诊体验好、看的便宜、出现问题能尽快就诊,这三件事儿就是不可能同时都满足。医院尽可能去满足了后两条(便宜也是相对的,否则也不会天天琢磨药品怎么降价、医疗怎么降费的问题);都说美国人看病不花钱,但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大部分美国人都买了医疗保险,看病的钱医院结算了,万一碰上个自己没有保险的,医院倒是也救,就是这样的人多了,他们的费用就会被摊到很多个买保险的人身上,也就是反映到保费价格提高上;说加拿大的就诊体验好,好是好了,但医疗资源有限,想迅速就诊就不可能,只能定个公平的规则,不管你是国家总理还是平头百姓,想看病都得慢慢排着。一个学弟在加拿大生活,前几年有一次突然回国,原因就是回国看病,因为想拍个B超得排半年,怕耽误了病情选择回国来看病……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在众多专业科室的分工里面,牙科应该是个很重要但大多时候并不致命的这么个行当。如果把所有的医疗服务看成是消费的话,那么牙科应该是属于“可选消费”而不是“必要消费”,属于人民美好生活质量提高的领域。行业会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和消费全面升级的前提下,慢慢得到发展。当然,不能排除牙科里也有那种能要命的毛病。像智齿这事儿,有的智齿就是长的比较正常,选择拔掉是为了避免颌骨空间有限,影响到前面很多颗牙的正常排列,但有的智齿就是“倒栽葱”,严重的会顶到颌骨,产生病变甚至更严重的影响,这种就是可能会“要命”的毛病。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眼科的发展也和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高密不可分,比如近视的激光矫正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恰好这些年历届小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太重,谁的眼睛几乎都有点近视,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幸福感,都愿意摘掉眼睛,这个成熟手术就比较容易扩大规模地去进行复制。近视激光矫正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最“容易”放规模的手术。对于医生来说,不管你的水平有多高,都得需要必要的“硬件”条件才能开展。医生很重要,设备也得好、技术得先进,看了一个爱尔眼科官方账号的回复,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设备每台都得上千万。设备贵,靠花钱是可以解决的,大钱进得来就对规模上量有直接的帮助。同时,设备购置成本高这一条,就给医生想凭着自己有好技术就去自己执业的想法,垒了一个比较高的门槛出来。相比之下,牙科就不是了。过去还不兴民营医疗机构的时候,牙科小诊所就是到处可见,水平肯定是良莠不齐,但只要不治那种要命的大毛病,就治不出大事来,最多就是衡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觉得这毛病看不了,医院呗。其实就是到现在,很多莆田系(莆田系就看成各种擅长营销套路,医院的代名词吧)医院,在现实中也是这么干的,医院的医生很多都接诊过牙拔到一半,后半截出不来了,才又回到三甲来处理的情况。牙科为什么自己好戳摊儿呢?就是因为投资成本低!相比眼科一台近视激光矫正设备上千万的成本,一个有两台牙医椅(牙科用这个来衡量规模)的牙科诊所,投万左右也就够了。当然这不是说只有两个椅子,还得有配套的一应工具、基础药品等等。牙医椅可以不太好看,但只要医生手艺够好,就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所以看起来牙科就是特别容易自己单干的一个行当,但是大部分科班出身的牙科医生都懒得选择自己单干,这事儿得分两方面来看:第一,是苦学多年,医院为的就是职称评级,评级是对医生专业能力的认可嘛,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有教研任务的还要评副教授、教授,一路走下来,虽然是人多、竞争激烈,但总算不枉费寒窗多年的辛苦;第二,是这些博士们,在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当中早就被铸就成“专业型、研究型”人才了,思维方式决定了很多人并不适合自己去搞经营,也不想面对那些经营上带来的麻烦。眼科和牙科这么一对比就会发现,在牙科这个领域里,医生更像是整个诊疗链条当中更具有主导地位的角色。想要去做能够医院,关键问题就是得解决好医生的体验问题,这当中就既要包括对收入水平的保证、又要具备职称评级的条件。通策医疗作为唯一口腔连锁上市公司,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上来看,就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的。首先是每一家分院都是公司持股51%,医生团队持股49%,充分保障医生团队的利益;其次是拿到规培资格、职医院一样,给医生们提供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也和浙江省内的各大医学院有着透明的合作关系,会一起搞研究出成果什么的,医生在通策工作也能享受到“体制内”医院提供的一切条件。不过,民营医疗这个事儿和*策支持息息相关,所以通策医疗其实一直都是主要在浙江省内折腾的风生水起,出省发展的劲道相比之下就差了太多。大概就是因为关系都在浙江,卫健委、医院、医学院的支持都在省内,想把这些全套支持环境复制到外省,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并不是很快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通策医疗的股价表现是不用多说了的,抱团股当中的一个重头戏。机构抱团一定是因为这公司真的超级好、所有人都觉得这公司一定潜力无限吗?其实未必,只不过民营牙科连锁这个赛道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不断提高渗透率的一个行业,通策医疗又是唯一一家这个赛道上的上市公司。上周五才刚刚看了高毅那本《投资中不简单的事》,当中孙庆瑞就是从宏观入手,去判断接下来需求会在哪个领域爆发的方式来选股的。我国儿童、中老年人患龋率非常高,但就诊率非常低。儿童患龋治疗率仅2.8%,65-74岁老年人患龋治疗率只有1.9%。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我国将不断深入推进“三减三健”健康口腔行动。年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2%以内、充填治疗比预计达到24%;65-74岁老年人留存牙数目标24颗。口腔疾病当中常见的就是龋齿、牙龈炎、牙周炎这些,我国的龋齿患病率较高,而且还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恰好这些“不要命”的口腔疾病,就是民营口腔连锁医疗机构在技术上覆盖风险较低、医院医疗体验不好的部分。除了上市的通策医疗之外,医院其实数量也不少,就是碍于医生资源和盈利追求的问题,有的干脆就走“莆田系”那条路,多开店、多赚钱,但是美誉度就别提了;有的是要走好好做大的这条路,就只能牺牲快速扩张的高速成长吧。尤其是老板真的是国内口腔诊疗领域特别有影响力的这种机构,目前到总部以外的城市来开分店,基本用的就是在当地医院工作的、自己这一条线上有师承关系的学生们,利用医院工作之余的时间到店坐诊。质量有保障、医院高多少,唯一的问题就是扩张速度真的受限。在上市努力上,其他的口腔连锁也并不是没有做出努力,中国口腔医疗集团已经三度递表港交所了。作为温州市第一大私立牙科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由盈利收入排序,分别是:口腔综合业务、牙齿正畸以及口腔修复。因疫情影响,年收入下滑,只有约万元,同比减少8%。年到年,公司主要的口腔综合治疗业务增长约39%,总收益增长约20%。按照当前的模式来看,公司的未来营收增长依赖于温州市当地人口的数量增长以及收入增长。作为发达城市的温州市,过去五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收入高于浙江省人均收入。收入的增长也直接反映在了牙科服务就诊的平均支出上。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报告,未来三年,就诊平均支出将保持13.2%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元每人。但这个数据距离通策医疗的元每人次,确实还是有距离的。而且温州当地人口的缓慢增长为公司设下营收天花板。据温州统计局数据,年至年,温州各地区总人口增长不足1%,预计至年人口总增长0.5%。公司能否在和当地众多牙医诊所的竞争中突围?能否突破地域性经营的天花板?这都还是未知数。民营口腔诊疗行业现在还处在高渗透率的进程里呢,整个赛道其实还没全速跑起来,距离行业格局已定、巨头厮杀的阶段还差了太远,医院们能陆续上市,有更多的可选标的出现吧~最后就是,医院靠谱的真的有,只不过得用心去筛选一下。医院的专业地位不用多说,这条线上的一家口腔连锁也是在不少城市开了店的,至少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诊疗水平和服务体验都很好~作为一个四颗智齿都拔光了的人,只有这一次没疼没肿,第二天就能吃肉了……

这里是艾达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这赛道明明挺好,为什么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