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是最常见的真菌感染之一,近年来,由于艾滋病、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率升高,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近期,韩国加图立大学的LeeSY在AnnDermatol上报告了一例唇部念珠菌病,现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75岁,下唇疼痛、肿胀伴红色溃疡和白色奶油样斑块1月(见图1),舌、颊粘膜、牙龈和上腭无皮损。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近期心肌梗死史,无外伤史。图1.(A)患者下唇损害;(B)溃疡伴坏死,PAS染色见大量念珠菌孢子;(C)治疗后损害显著消退图2.PCR显示白色念珠菌反应(P:阳性,N:阴性)患者在1月前在整形科住院,初步诊断为唇炎,并接受了头孢曲松、异帕米星和甲硝唑治疗1周。当时未实施KOH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发现了溶血性葡萄球菌,但该菌可见于正常皮肤,沙氏葡萄糖琼脂未见真菌生长。尽管唇肿胀略有好转,损害持续存在,故转诊至皮肤科接受活检。活检示溃疡伴坏死,PAS染色见大量念珠菌孢子(见图1B)。PCR检出了组织内白色念珠菌(见图2)。故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接受了氟康唑mg,每周一次治疗1个月,但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又更换为伊曲康唑mg/d治疗2个月。损害显著改善,患者接受密切随访而无复发征象(见图1C)。病例学习在唇部损害伴有口角炎或萎缩性舌炎时,念珠菌感染容易诊断。但在念珠菌感染表现为症状单一的唇部糜烂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因为唇部肿胀并非念珠菌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尽管肿胀并非口腔念珠菌病的常见体征,临床医生应了解念珠菌感染可能为唇部肿胀的原因之一。当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和多种潜在性疾病时,应高度怀疑。本例提示,当唇部出现疼痛性溃疡或白色斑块和肿胀,特别是传统治疗包括系统使用抗生素无效时考虑念珠菌感染的重要性。及时检查可防止延误诊断。参考文献:LeeSY,ChoiJY,KimJW,YuDS,LeeYB.ACaseofCheilocandidiasis.AnnDermatol.Aug;31(Suppl):S22-S23.「文章内容仅用于学术探讨,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编辑|费肥肥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邮箱「feiyangh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