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ICU血流感染现况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无论对于何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诊断都是必不可少的。年发表的一篇文章[1]对比了常规的细菌培养诊断血流感染的方法与导管相关性念珠菌血症诊断的方法,该研究表明:传统的用于诊断细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方法移植到念珠菌血症的诊断是不恰当的。
不同的国家和组织也提出了不尽相同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但是这些诊断标准在具体落地方面却比较难,例如德国的指南[2]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行了详细的分层以期更贴近于临床。
与德国指南不同,年BMC上发表的一篇文章[3]依据血流感染病人的来源对其进行了分类并依据指南给予相应的经验性治疗。
血培养诊断具有不拔管的优势,但是其诊断价值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不能够准确提示具体的病变部位,仍然需要临床医生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对于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到底应不应该移除导管呢?
年发表的一项定量综述[4]显示拔除导管可以显著降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死亡率。
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对较高质量研究进行的亚组分析[5]和一项中国的多中心研究[6]均显示:移除导管并未带来明显获益。
在不能移除导管的情况下,应选用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由于棘白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抗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形成的生物被膜[7],因而可以考虑使用此类药物。
由于ICU中多项操作都会增加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此“少即是多”的原则在ICU当中尤其适用,我们应当尽可能少的对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并时刻注意对感染0容忍。未雨绸缪、提前预防,减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Fernández-CruzA,Martín-RabadánP,Suárez-SalasM,etal.MedMycol.;52(5):-.2.HentrichM,SchalkE,Schmidt-HieberM,etal.AnnOncol.;25(5):-.3.BMCInfectiousDiseases,14:.AndesDR,etal.ClinInfectDis.Apr;54(8):-22.5.NucciM,etal.ClinInfectDis.Aug1;51(3):-.6.GuoF,etal.JAntimicrobChemother.Jul;68(7):-8.7.CocuaudC,RodierMH,DaniaultG,ImbertC.JAntimicrobChemother.;56(3):-.——
拓麦
拓麦直通车
直击现场贯通前沿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