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典病例6舌下腺囊肿两例
TUhjnbcbe - 2020/11/12 14:38:00

本文由中科大附一院西区(医院)超声科袁韵、陶堃整理创作

病例1:患者男,20岁,于一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颌下肿块,无疼痛,无吞咽困难,无进食梗阻,无胸闷咳血,无易怒烦躁,无低热盗汗,无上肢及颈部疼痛。临床触诊右侧颌下质韧包块。

舌下腺及相关肌肉↑

宽景成像显示囊肿全貌(囊肿外侧缘紧邻同侧颌下腺)↑

下颌舌骨肌中断形成“破口”↑

视频中可清楚看见下颌舌骨肌局部中断,囊肿由此向外延伸↑

超声检查示:右侧腮腺内下方、右侧颌下腺内上方囊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大致呈漏斗状),内见多个分隔,包块内侧有一尖端穿过右侧下颌舌骨肌与右侧舌下腺相连。超声考虑右侧舌下腺囊肿,后病理证实。

病例2:男孩5岁,家长发现其右侧颌下包块数月,其本人无明显不适,其他状况良好。

右侧颌下包块↑

CDFI:囊肿壁或分隔内可见血流信号↑

舌头运动时包块图像(内部较粘稠)↑

舌下腺囊肿可分为单纯型、潜突型(又称口外型)和哑铃型。根据囊肿与下颌舌骨肌的关系,下颌舌骨肌上方的囊肿为单纯型,位于口内,患者张口于口底舌下可见蓝紫色包块;突破下颌舌骨肌进入颏下或颌下为潜突型,位于口外,表现为颏下或颌下无痛性缓慢增大肿物;哑铃型则是口内兼口外均有包块,两者相连。特别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临床表现为颌下包块,而囊肿又可向颌下延伸至颌下腺附近,不要误以为是颌下腺囊肿或包块。

口底舌下蓝紫色包块—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图片来源网络)↑

临床研究发现舌下腺囊肿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1)舌下腺导管堵塞,腺体持续分泌,形成潴留性囊肿;(2)腺体破裂,分泌液体外渗至周围组织形成渗出性囊肿。临床上针对舌下腺囊肿的治疗不应只是切除囊性包块,而应整个切除患侧舌下腺以免复发。

[1]王栋华,陈红燕,吴春云,等.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5(5):-.DOI:10./j.issn.-..05..

[2]陈倩倩,徐秋华,燕山.舌下腺囊肿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9(3):-.DOI:10./j.issn.-..03..

[3]许晶.舌下腺囊肿的超声诊断操作方法及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3):95-96.

[4]王玲.经口内入路手术治疗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5(5):84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病例6舌下腺囊肿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