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苏格拉底式提问:“素材投放是给人看的还是给鲁班算法看的?”
对问题本身的定义会直接决定后面怎么做,好比开进了单行车道,就没法轻易逆行了。
最近在鲁班上素材,出现从投放上线起量到没量了,大部分在几天内,频率越来越短了,是系统变化算法了?还是市场竞争加剧了?
商家增多,上素材数量变多,导致越来越难干。二郎查系统监控9月份新增商家家,商家在增多,新品可不会因为商家增加而变多。
做素材像做菜,是提高厨艺,还是快速照着菜谱做一道好菜,这是不同的选择,出几个爆品比怎么提高厨艺更重要。
贰
偷帧法改素材直接用软件压缩素材时间,是最省功夫抄袭素材的办法。寄生性昆虫常见的寄生蜂,就把自己卵产在别的昆虫身上,吸取营养,别的昆虫死了,自己却飞了,就捡现成的,还没什么天敌,人家却能有效生存。开始觉得这是不耻的行为,但是按照物竞天择来看,人家活的挺好,用不着你操心,下面这种偷帧素材,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这种上素材形式一般在竞争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直接容易爆单,但也存在不稳定性,如果再配合其他小操作,极容易整个挤掉竞争对手素材,直接让竞争对手几万消费到十几万消费的户在1天内降低到1万以内,第二天彻底哑火,就像寄生蜂一样,又利用你素材,而且要搞死你,跑着好好地,突然掉量,给你压一堆库存。
叁
准确找到对手出单素材是进行鸠占鹊巢式上素材的必要前提。多看同类目下素材,进行对比素材类似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能很快提高分辨什么是出单素材的方式
会抄素材=素材看的够多(见多识广)+有套路的抄袭方法(依据成熟的抄袭经验)
去有些平台看每个素材的样子,看共同地方,和不同地方,找共性和找特性,类似排列组合的分析方法。另一种方法就是看第一感觉,素材都过一遍眼,第一感觉骗不了人。确定好素材进行瞄准,哪怕瞄准精度错了,大概方向不出错。
肆
抄袭从易到难为其上重新配音,其次适当混剪,其次混剪加改配音,其下重做。
重新配音用通俗易懂的词把结构讲的更清楚结构就是整个素材的框架,先看到什么后看什么,每个人的通俗语言都有各自特点。混剪去掉背离结构的内容,增加匹配结构的内容依据原框架内容,就是对框架精修,让框架更清晰,更直接。混剪加改配音当前二条不起效果时候,就把上面二条合并使用。重做等于彻底没思路了,完全打翻了这是最次的做法,我们这边完全重做的基本就没起过量,因为起量决定因素太多,不在展开讨论齐白石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那是讲画画,那是人和人的比拼,齐白石没有公布的一个事情是他晚年,一些作品是齐白石画一个虾,剩下画其他是他儿子齐良末给他画的,最后署名齐白石。
在抄袭素材的时候,最关键的整体结构(大虾)部分尽可能不要动,就相当于虾用原版的,围绕做精修,只要不改的太过火,一般有机会爆单。
很不提倡的做法就是,看到一个素材,觉得这个素材太垃圾还能爆单,我觉得自己牛逼,原创做一个肯定比他好,但实际情况大部分纯原创出单概率和抄袭素材概率各有千秋,所以不要逞匹夫之勇。
这点在之前鲁班指纹篇文章说明这过这个素材爆单不完全取决于素材本身。一个新户如果批量大量上素材且没有效果,最后这个户就作废了,你不管上什么素材基本很难起,错误的账户调整方式也会让素材死掉。
透过这个事情我想传递跑鲁班的一个方法论,减少一切不确定因素。假如素材也新作,页面也新作,产品也是新作各类方面都是新的,到时候不出单,很难排查出大体方向出了问题,就难以形成调整思路。
尽可能按照已有经验确定的做法操作,不起量就容易大体排查到哪个方面可能出问题,然后重点去调整某个方面。这是应对复杂问题的一种决策思路。
伍
张一鸣讲算法没有价值观,那算法总有倾向,人为的去摸准倾向,顺势而为,要不你跟平台较劲试试,没听说谁能跟平台较劲让平台服从商户的。
抄袭素材是要被罚款的,但实际上处罚成本可能较低,一个素材从起量到没量就几天时间,罚款好比路边停车2小时10元,违章停车不是罚款而是罚款20元。是大环境因素造成了抄袭普遍存在,也同时塑造了我们。
更多二类电商行业资讯,请搜索“二类电商资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