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连线方舱丨平凡而伟大,方舱里默默守护的
TUhjnbcbe - 2025/2/24 0:48:00

医院由两栋三层小楼改建而成,设计床位张。目前,医院的名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正在这里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方舱的平稳运行,除了有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的奋斗,背后还有无数个无名“英雄”提供着服务保障。

“疫”线不断“热线”

漕宝路方舱“24小时暖心热线”设立以来,已接听患者来电次,帮助余名患者解决各类问题和烦恼,成为方舱必不可少的“情绪补给站”“矛盾调解站”“困难化解站”。对于指挥部维稳处突工作组成员信访办文磊、政法委戴健和这两名同志来说,一个多月的“方舱热线”接听工作每天都有感动和收获。

有的患者觉得方舱条件与自己期许相差太大难以接受,有的患者担心自己有症医院,还有的患者非常焦虑与不安需要哭诉……面对突发的疫情,给患者解释安抚有时需要专业解答、有时需要耐心倾听,更多需要有办法和勇气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文磊愈发坚毅,他说:“我们就是方舱摆渡人,通过远程陪伴与服务在医患之间架好桥梁,解决问题。”

有一次,一名患者深夜来电哭诉自己一直失眠,戴健和仔细询问患者情况,判断可能与其没有定期吃治疗肾炎和精神疾病的药物有关。他一边安抚患者,一边协同转运工作组对接联系社区卫生中心,成功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解决烦恼。戴健和说:“热线拉近了与患者的心,有的时候出舱病人到家还会专程来电表示感谢,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文磊和戴健和已经快两个月没有回家了,但是想到能够通过“24小时暖心热线”让患者有“家”的温暖,他们两个疲惫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微笑。“我们想在电话中消除大家对方舱的误解与恐惧,想通过热线给患者送去更多帮助与安心。”

青年警察守护方舱安全

自3月26日起,徐汇分局民警俞东甫已服务和保障医院四十多个日日夜夜,全力配合医护人员和指挥部做好秩序管理、勤务管理、病患帮扶等各项工作。

漕宝路方舱作医院,没有现行的运营经验可以借鉴,指挥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探索试行。作为一名95后青年警察,俞东甫有着蓬勃朝气和积极向上的闯劲。他不等不靠,迅速了解了漕宝路方舱各个点位情况,熟悉各项安保要求和标准,制订了污染区、缓冲区和指挥部安保岗位职责和班次,配合制订转运车辆线路和工作要点,带领60多名安保人员每天细化舱内勤务、守护方舱安全。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俞东甫更是在关键时刻见真章,对方舱内各个点位监控情况主动分析预警,在收治病人时提前做好背景审查,协助指挥长管理整顿好安保队伍,还多次配合精准处置舱内突发状况。

方舱从建设到运营的过程非常辛苦,这段工作经历,让俞东甫感触颇深。他说:“之前在所里综合指挥室工作,从未遇见过有这么多困难。要是以前,我肯定觉得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脚步走进现场、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心系患者所想所思,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全是办法。”

他的果敢与担当深深影响着99年后辈钱灏鑫。钱灏鑫也在服务和保障漕宝路方舱期间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也要向俞师兄学习,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们。”

逆行“蓝朋友”在方舱闪耀

在医院,还有一支由徐汇消防救援支队组建的抗疫突击队,突击队由徐汇区东安消防救援站副指导员陆廷毅带队,三名身经百战的消防骨干成员参加。3月26日,这支平均年龄27岁的四人小分队一入驻就投身进紧张的工作中。

漕宝路方舱建设时间紧、任务急,他们需对一百多人的安保及保洁队伍进行消防培训、组织灭火演习。现场没有路灯,他们用消防车灯来照明;讲解没有喇叭,他们将自己的喉咙喊到最大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培训和考核,所有工勤人员都清晰了解了基本消防知识,也能够独自使用灭火器。但此时“蓝朋友”的身上全是粉末,喉咙嘶哑到说不出话来。

医院投入使用后,细心的患者会在病区发现,每隔几米就有一张“疏散线路小提示”,这个是“蓝朋友”进驻漕宝路方舱后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两天的成果。他们在现场巡逻熟悉各个点位,发现并落实整改了60余处隐患。根据病区格局放置灭火器具,为68个病房、15条走道及1个体育馆张贴疏散路线图余张。开舱至今,漕宝路方舱未发生过1起火情。

“蓝朋友”还担负起了医院指挥部的环境消杀及值班调度的工作。他们严格消杀标准,每周2次对0多平方米的指挥部进行消杀。消杀喷雾器加满消毒剂后足足有15公斤,只能消杀一个楼层,消杀完整个指挥部需要上下爬楼6次。天气越来越热,每次消杀完毕,他们的汗水浸透了T恤,手也被磨破,但他们从没有过丝毫抱怨。

全力以赴保障物资

医院刚建成之时,保障物资最为重要。来自区审计局的施砚在方舱指挥部协助物资搬运和分发,一进方舱立即进入了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在提货任务紧急时充当司机火速押运,入舱物资量大时充当搬运工主动卸货,进舱患者人数较多时充当备货员提前分拣,病区物资衔接忙碌时他就充当仓管员有序分发。不知不觉已成为团队中的“千斤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施砚的身影。

施砚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无悔青春、无悔誓言。工作间隙,作为年轻的预备党员,施砚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思想汇报,他写道:“不断有各种工作者逆行奔赴上海,他们不顾危险来到最辛苦、最劳累的前线,他们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群众,他们暂时离开了自己的小家庭,为大家园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我要继续向身边党员同志学习,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团队的螺丝钉,在岗位上继续坚守前行。”

来自牙防所预防儿童口腔科的陈佳杰医生则是方舱转运对接工作人员,他与同事一起交接半天就掌握工作要领、顺利上岗。与此同时,近一个多月未归的家中却传来了家人相继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消息。但陈佳杰只是简单叮嘱了家人几句,又投入了工作,他说:“现在正是抗击疫情最吃紧的关头,家人已转移方舱,这里更需要我。”

对于病人的收治转运,常常是凌晨需要排摸第二天出舱人员、收治阳性患者,白天还需要联系对接转运车辆、排摸和劝导留滞人员,陈佳杰始终做到手机24小时一响就接。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自己经手出院患者已经达到多人,他自豪地说:“能够为抗击疫情做点自己的贡献,值得!”

汪晓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线方舱丨平凡而伟大,方舱里默默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