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人物专访
山东鲁花集团首席品牌运营官初志恒
他很江湖,被许多的大老爷们迎着喊“初爷”;他很文艺,被许多的小丫头们围着喊“初老师”……
“爷”代表着”尊”,他就是一个靠近30年的行业底蕴行走于“江湖”的“长者”,真诚且不羁,仗义且温暖;”师”代表着“敬”,他就是一位以靠思想与品行屹立于“江湖”的“师者”,睿智且诙谐,谆谆且不倦。
他就是——初志恒。
在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北京东四环外百子湾的一家咖啡厅里,记者见到了品牌界的“大咖”——初志恒。一身的休闲装,随意中透着洒脱,黑白相间长发逸落在肩,沧桑中透着淡定。
甫经落座,便丝毫没有首次见面的客套与生疏,就像老朋友一样,边喝咖啡,边娓娓道来他与烟斗、书法、广告、品牌的那些事儿。
01
爱烟斗就像爱老婆
烟斗在国内算是小众文化。如今,一些男人似乎逐渐丢开了香烟以及它所代表的方便快捷,重新拿起了烟斗。初志恒就是其中一个。
对于抽烟斗这个看上去有点另类的行为,初志恒经常会被人问到同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抽上烟斗的?”
“抽它呀,就是好奇,觉得酷。看到一些大师们比如罗素、马克?吐温、爱因斯坦和鲁迅都抽烟斗,觉得特别有范儿,就想学。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烟斗的知识,哪些烟斗在功能在玩法上是独特的,我把它当做一种艺术品对待,把玩烟斗就是欣赏艺术,仔细琢磨。爱惜它,就像爱惜自己的老婆一样。”
对于烟斗的喜爱,已经成为初志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常年与烟斗为伴,收而藏之,经常玩赏不已,其乐自融。
“烟斗需要慢工,点燃一锅之后要放置12个小时以上才能吸食下一锅,否则,继续吸食烟草的口感荡然无存,也会加剧烟斗受热,造成龟裂。清洗烟斗的过程也是考验你耐心的过程,就像你容忍爱人的过程一样。所以,需要你仔细的品评烟草独特的味道,什么心情下用什么草什么斗都是有讲究的。”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用软布细心地擦拭他的烟斗,抽上一斗,心情也就和缓了。
对于很多人会觉得选择直斗和弯斗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初志恒不这么认为。
“过去烟斗讲武弯文直,就是说武将用弯曲的斗,文人用直通的斗。像罗素、马克·吐温这些文人常常需要写字,抽直斗不仅不会耽误工作,还避免了被烟斗熏到眼睛。那为什么武将喜欢抽弯斗呢?因为弯斗离胸口比较近,掏枪的时候它就不碍事儿。”他说。
“听说您一天大概抽八斗烟?”记者忍不住好奇问道。
“对,因为才高八斗啊。”说罢,他拂发展容,仰面大笑。
02
书法是对自己人格的表达
老初书法作品《秦简》
除了烟斗,书法也是初志恒的挚爱。
“书法水太深,如果你认真画一辈子,可能成为好画家,但有的人写一辈子书法,也未必能成得了书法家。”初志恒自打被师父领进门,对书法的热爱就一发不可收拾。
“书法需要你对点、线、面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梳理。什么叫传统?我认为除了传承,还要统领,你得把软笔跟纸跟墨汁的运动规律掌握清楚才行。有的人写字好看,但不是书法家,这里面就有着独特的秘密。”
闲暇之余,初志恒喜欢泡在书房,守在书案前,静心潜练书法。赶上有空余时间,他会背起书包走进课堂,让自己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沉静下来,传授书法艺术,让更多的人感受书法的魅力。五十多年的书法熏陶,令初志恒对艺术有了深刻的体会与独特的感悟。他认为,书法是一种悟的艺术,练习书法过程,既是对艺术的一种表达,也是对自己人格的表达。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表现艺术,和篆刻一样都是没被西方艺术侵蚀过的。书法无论怎么写都离不开它文化轴线,它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重要结晶。了解书法、读懂书法就像甲骨文一样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无论是黄庭坚的抖擞气还是孙过庭、王羲之的草书,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
老初书法作品《栉风沐雨》
出自《庄子·天下》
“书法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我偶尔也会边抽烟斗边写书法,烟斗是文房四宝的延伸,是创作激情的发动机,没有烟斗的生活,就像没有视觉、没有听觉、没有味觉的生活一样黯淡。现在我的书法作品在朋友圈儿里发发也能换酒喝。”他得意的笑道,“练习书法就是一种修身的方式,书写本身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他谈到,自己年少时爱好书法,在当时的同学中显得也比较“另类”,但自己实在是从心底里喜欢,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03
品牌就是一种对话
老初说,营销人的钢筋铁骨都是练出来的
初志恒曾经在《品牌三势》里讲造势、借势、应势,从而告知消费者你是谁。在此背景下,他提出,品牌就是一种对话。
“我们思维定势地认为,品牌需要传播。但今天,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因为,传播一般都是单向的,我播而传之,而消费者更多的是被动接收。其实,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传播,而是对话,平等的,交互的。”
特别是在这个以消费者为王的时代,没有与消费者直接的”对话”,品牌又如何能走进消费者的心智。又如何能跟消费者建立起牢固的关系。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跟消费者“对话”的链条已经断裂了,因为,你所传播更多的已经是他们不爱听的“话”了。
“怎么对话?用户变化太快,已经懒得分享了。”
“所以要挑逗,不要文逗;要明骚,不要暗喻;要简单,不要复杂。创意是过程而不是前提,要运用到整个广告运动过程中直至结束。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对新媒体的开发、应用都要用创意的思维才能创新。我提了好多新的方式,比如搜索营销这类,要把每件事情做精细、做精准,千万不要散漫。”
04
对话营销要做好线下和线上
别看初志恒一副文艺青年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做起事儿来一点儿都不马虎,“忙起来就加班加点,三天三夜不睡觉,带领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往前冲时的创意激情,停都停不下来!我对工作要求专业、专注、专一。只有专业才能带着你的同伴做专业的事,专注就是要把事情搞懂,专一就是做每件事都要专注。只要你有一个愿意学习的心态,就是最好的品质。”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惑在于,不知道目标消费者在哪里,因此,在线下营销方面,做好天,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要做天?一年52周的星期六、星期天加上春节之前的节假日,我们业内有一句话,一定要打赢天,我们的整个零促、长促以及我们的品牌管家、我们的协理人、我们的业务人员,天一直在卖场,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渠道,我们的一切营销活动围绕商场超市展开,这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最重要方面。除了超市以外,现在还面临营销下沉的问题,二三线市场我们怎么做?一个单品店只有一个货柜,我们的产品该如何陈列……说到底,就是我们怎么直接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就是品牌跟消费者对话的线下营销的体现。”
品牌跟消费者的对话不仅包括线下营销,还体现在线上营销。初志恒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线上传播品牌理念,树立正能量的品牌形象,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鲁花也是最早在新媒体上做营销传播的食用油品牌之一。
“我在我们工厂区看过,工人都是非常正规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产自己的产品,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或差错。因为只要有一点微小的错误,哪怕包装运输上的错误或者说其他的错误,对品牌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初志恒说。
05
把“买我”变成“爱我”
与央视主持人朱轶合影
随着社会化媒体以及网络视频的崛起,互联网已经可以贡献出比较优质的营销内容:网络视频拉近了互联网与电视媒体在内容品质上的差距,而社会化媒体为用户提供了甄别内容好坏的平台。如今企业营销已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当大数据不断成熟,社会化媒体风生水起,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当“精准”不再具有高难度技术门槛,内容便成为一则营销案例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精准性实现之后,如何利用好的创意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使之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把“买我”变成“爱我”,这是营销人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是品牌营销的最高境界。”
初志恒告诉记者,把“买我”变成“爱我”的一个突出例证,就是粉丝营销。企业的产品围绕着粉丝的需求进行设计,直接让粉丝帮你定位。例如,小米手环一出来,销量迅速增长,很快做到世界第一。原因就在于粉丝助其做好了设计。所以,小米手环一上市就开始热卖,可以说完全得益于粉丝营销做的到位。
但他同时也指出,“做好粉丝营销的最大前提,是你的品牌要有铁杆粉丝,如果你自己就是网红、或者有网红给你帮忙,最好不过了。如果你的品牌跟网红不沾边,那么,哪怕生拉硬拽也要建立你的铁杆粉丝群。另外,粉丝营销的方式最好是蓝海市场。否则,你的粉丝营销很可能第一步就会输掉”。
06
最有意义的是看着鲁花长大
“很难衡量哪件事儿最有价值、最闪光。但我看到鲁花成为中国食用油非常成功的品牌时,是我最欣慰、最自豪的一件事。我是看着鲁花品牌一步步成长的,就像看着一个孩子一步步长大成人。记得我刚去鲁花时,老板说要做亿元企业,现在都突破百亿了。”初志恒说。
与鲁花集团结缘,源自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的一句话——“做企业是要赚钱,但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与其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