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木梨老师退休之前,是一位刑警:也正因为她特殊的身份,得以接触到很多的一手资料,而这些资料,又为她的纪实文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纪实文学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以文学手段纪录特定的人、事、物,长达三十万字的《情法警示录》,便是她文学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期让我们一起品读木梨老师与网友之间谈写作趣事。
作者简述
年1月12日,我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埔河村一个清贫的贫农家庭。很多人都说木梨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男性,说跟我的性格挺配,爽直干练,雷厉风行,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说起名字,我想起了一个插曲,年夏天,省公安厅组织作家到长江三峡旅游,团友是省内各市县加入省厅作协的民警,我跟他们以前都不认识。深圳机场工作的马警官一见面就说:“徐姐,你的名字太有诗意了,木梨果是一种十分名贵吉祥的水果,我老家山东把木梨果当作供品,放在家最显眼的地方,不但可以欣赏,还可以闻到一股清香。”出于对马警官所说的好奇,我在网上查了木梨水果,植物名称叫木瓜,别名叫木梨,春花烂漫,入秋后金果满树,芳香袭人,是园林中重要的观赏花木,还可矮化盆栽。果子形似香梨但肉很硬,果实可作食品,也可入药。如果没有马警官一番话,我还真不知道“木梨”果在北方人眼中那么珍贵!
中小学阶段,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初三学校举行语文、数学比赛,我获得全区数学第一名,语文第二名。升中考我被县重点中学汤坑中学录取,当时班里考上县重点中学只有三位同学。上了高中,我的学习状态和环境发生了改变,每天走读,加上学习科目增加,学习成绩不稳定。说到高考,我感到生不逢时,汤坑中学那年搞改革,高考前进行预考,而且预考要筛掉一批考生,恢复高考几年后唯一一次出现这种有一部份人无缘高考。
上高中,我承担太多人的期望,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还有亲戚朋友的期望。预考期间我患上重感冒,本来成绩就有些走下坡,加上临场发挥不好,我被宣布不能参加高考,读了11年书,最后连高考都没有参加,真是可悲极了。11年寒窗苦读,不明不白离开学校,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丝丝苦涩的滋味。
我懵懵懂懂走出高中校门,忐忐忑忑踏上三尺讲台,成了一名代课老师。年9月1日,对我来说是个铭刻心中的特殊日子,这天我走进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学校,陌生的是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熟悉的是这个学校是我的母校——侨思学校。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一直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每天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不走捷径,不懈努力。我报考中师民师函授,四年函授毕业后参加转干考试,成了一名人民老师。
年9月,我转行调到丰顺县公安局刑警队。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进入了神圣而光荣的警营,一名辛勤的“园丁”成为了人民的“卫士”,角色的转换,让我真正体验了公安工作的苦与乐。人民警察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确保一方平安,出没于酷暑风雨之间,周旋于黑道与险境之中,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我是一名刑事警察,自然更能体会其中的滋味,“舍小家,为大家”,工作起来不计时间,为了侦破案件通宵达旦地连续工作,那是家常便饭的事。而每当犯罪嫌疑人抓获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几天的劳累抛之脑后,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欢欣。每宗案件的侦破都凝聚着办案民警的心血、智慧和汗水,这里面有苦有乐,也有伤痛,甚至有流血牺牲。
我主要负责刑侦内勤工作,偶尔也跟着民警赶赴案发现场和参与缉捕行动,因而有机会接触到第一手材料,纵观案件侦破全过程。那扑朔迷离的案情深深地把我吸引,于是我便不厌其烦地把一宗宗案件的侦破过程一一记录下来,悉心体会侦查过程的迂回曲折、苦辣酸甜、成功喜悦,从中体验艰辛、思考、成功、欢乐的滋味。我常常被战友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壮举所感动,在我的脑海中,积淀了大量的侦破写作素材。我喜欢阅读一些名家、记者撰写的公安题材的文章,尤其是一些重案、大案的侦破通讯,但是,有些文章读起来却使我感到不够“原汁原味”,由此我便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很想让广大人民群众一睹现代“福尔摩斯”们的风采和胆识,从中感受人民警察为了社会的稳定日夜奋战在第一线的英勇和智慧,沟通警民心灵相通的渠道。于是我在众多的案例中遴选有可看性、可写性、可娱性的案子作为素材,通过语言载体,把原来单调的情节上升为艺术展现。年9月21日,我撰写的《宁静山村一声巨响,丰顺警方迂回缉凶》终于在《广东公安报》上成为铅字。我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那兴奋劲简直不亚于买彩票中奖。我特意拿着这份报纸回娘家,与父母共同分享“大作”见报之愉悦与幸福。
文章的见报,给予我莫大的鼓舞,加上同事的鼓励,萌芽中的文学梦便有了依据,于是我更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并付诸于行动。当一篇篇文章日渐丰厚时,我恍然有所悟,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正源于我所从事的刑侦工作,丰富多彩的刑侦工作为我的业余创作提供了充实而生动的素材,赋予我创作的真正生命力。写案件的侦破过程,自然把办案民警为了寻觅破案的蛛丝马迹而奔波忙碌、昼夜连续工作的精神展现出来。撰写公安题材的纪实文章,需要客观地报道全过程,撰写时必须尊重事实和法律,正面、反面人物总是尖锐对立,角色也十分分明,即便是中间人物,也要特别明朗,任何时候都要顾及不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要弘扬警队精神风貌。我在写作的路上,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写作的激情和锐气一直旺盛着。
随着文稿的不断见诸报刊,便有人记住了我的姓名,不是记者的我,常被群众称作记者,还冠上了作家的头衔,这些无形而又褒扬的称誉,无疑给我增添无穷之写作力量源泉。我终于忝列于作家之任:年加入丰顺县作家协会;年加入梅州市作家协会;同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公安分会;年加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年8月,我参加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创作培训班》学习,亲聆作家精辟讲课和习作点评,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协会圈之加入,培训班之深造,使我有幸认识很多行家,他们的指导使我受益颇深,我也不再停留写侦破通讯这个框框,开始写一些关于生活中真切、真实、真情的文章,从中感受人生的哲理,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和心声。写作看似舒适清闲,不用经受风雨的侵袭和烈日的暴晒。然而,写作是无形的脑力劳动,独自品尝枯燥寂寞和肩酸背痛。每篇文章的完成,就如一个孩子要经过母体的十月怀胎才能呱呱坠地,它要经过“怀孕”“临盆”到“生产”,如此之文章,才显得富有生命力。
伴随写作兴趣的浓厚,我的新闻触角也随之灵敏起来。年2月8日晚,我在散步的时候听群众说起一位警察默默关爱四个孤儿的感人事迹。我经过几番周折,才找到了他们的家,四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8岁,他们只知道那个警察抓了哥哥后,第二天带着米、油等物品到家里,然后取走哥哥的衣服,给了他们元,留下手机号码,从此,这位警察成了四个孤儿的生活依靠。我查阅案卷,搞清楚那个群众称赞不已的警察就是24岁的刑警胡勇。他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还注意挽救失足青少年。刑警胡勇那办案须严,为情须真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写了《迷途少年遇上“雷锋”式的警察》,这篇文章先后在《广东公安报》、《梅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源流》刊登。该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丰顺县文化馆林三益同志以此为素材,创作《风雨盼儿归》的山歌小戏,该剧荣获年度广东省小戏创作一等奖,还荣获年度广东省戏剧花会金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给我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文章屡屡见报更激发我的写作积极性,随后,我又有《爱断情绝,我该何去何从》、《落入苦海,悲情女主角能否受法律保护》等6篇文章先后在《人间》杂志上发表,《人间》杂志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和广东省公安厅主办的月刊。年,我撰写的《伴娘醉酒,歹徒作恶婚床》、《以德报怨料理亡夫风流债》在《知音》杂志上发表,《知音》杂志是世界综合性期刊,这大大提高了我在写作圈内的知名度,我在警队中表现一直出彩,获得嘉奖证书有30多份。
在单位,我不是专职搞宣传工作,所以没有完整的时间来撰写文章。晚上是写作的大好时机,我就是利用这些人们用于“泡吧”、聊天、打麻将的时间,一个人关在书房,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手指与键盘不停地碰撞,心灵的火花由此产生,在无人打搅的空间,放飞自己的思绪,一串串的文字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写作是件艰苦而又寂寞的差使,然而当文章完稿之时,常常有一股成就感和幸福感,拥有了大多数人无法拥有的宁静和充实,那种惬意的心情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习惯成自然,我周而复始地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用心写作,进入一种情感宣泄和寄托美好追求的境界,心灵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舒展,享受了一份不能言传的快乐,那就是写作快乐。
我对公安工作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始终坚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在这片净土上笔耕不断,以文字的形式形诸笔端,在别人酣睡之时,仍默默写作,熬过无数个夜晚,让情感形诸文章。
7年7月,我撰写的《情法警示录》一书由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约30万字,此书是我多年来心血的结晶。我始终以为,写公安题材不同于一般社会题材,因为特殊,受到一些限制,包括严格选材,精心构思,运笔时尊重事实和法律,正面、反面、中间人物处理要得当,保持“原汁原味”的味道。此书能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用过我文章的各报刊编辑,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要感谢我的文友们,他们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