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房地产文案,为什么干不长
TUhjnbcbe - 2025/1/20 11:31:00

前言

先论是不是。以我的从业经验来看,是的。

至少我接触到的,干地产文案的,多数不会超过3年。

做的好的,跳到甲方做策划了。

做的差的,痛恨地产,再也不碰这一行了。

做的烦的,考公或者做小生意去了。

那么,为什么这份职业干不长呢?

有人会说:

它就是个过渡性岗位,不太可能干一辈子。

但是话说来回:

又有什么岗位能干一辈子呢?

二十来岁的人,考公、考编、考教师、考一切……考完后,上岸先斩意中人。谋一个摔不碎的饭碗,硬邦邦,镶金边,众人拱手:年少有为。

等年岁再大些,涨了些阅历,听过80年代硬考11年上大学的离奇故事,看过90年代国企下岗潮,体制内下海潮。就会开悟:也只是镶金边而已,当不得真。

如果按照投产比最大化原则,每个人都应该去干金融和互联网。同样的,这两个行业的中位数薪资最高。

BAT的裁员潮,这是国内大家都知道的。老美的华尔街也在大裁员,是最近正在发生的。

在急速变幻的时代,守住投产比的最大化,是一种痴人妄想。

买了新冠险,阳了保险公司不赔,当然应该举报、投诉、打官司。但另一方面,充分说明,当初买保险的初衷里,有太多的天真的妄想。

话说回来,地产文案干不长的真正原因是:

行业集中度太低了。

01.糟糕的环境

文案多在乙方,乙方多是小公司。集中度低就是小公司多,大企业少,这就产生了两种行业环境特征。

一是进入门槛低

20年前,学计算机,干网工,是公认的未来趋势。但进行业是要考CCIE的,思科刚进中国,代理思科,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持证员工。

包括现在,公考的门槛也很高。

传统文化的原因,我国人均做题家,所以搞了个申论出来,申论就是反培训,这就是门槛。任何商业机构告诉你它能教申论的,不用怀疑,智商税。

这俩行业,是典型的高集中度,因此用高门槛,压缩了行业内人才的泡沫比例。

曾经风光的4A公司,也是高集中度,高门槛,只不过门槛不以考试形式,而以面试形式呈现,它们考核的关键就是:创意。

创意是广告业的准入门槛和解释框架。

被创意拦住,没进4A的,如果进房地产,就非常简单。因为大部分地产乙方,基本无门槛。

学中文和新闻

文科专业皆冤种,此二者更是冤中大冤

广告专业毕业的

大学老师上广告课,魔幻而荒诞

如果不是遇见我这种事儿逼面试官,进乙方干个文案,问题都不大。

还有2年跳4次槽,每次都能惹恼老东家的情商菜鸡(正是本人)。只要干活儿耐操,也会被新东家不计前嫌地接纳。

门槛低就导致了:薪资虚高。

即使筛选环节缺失,偶尔也出一两个人才嘛。小老板的心思是大局稳定,你们几个凑合凑合能把活儿干了,别让我操心就行,至于你干60分还是分,并不重要。再加上行情好,更不可能给分的人开高工资了。

你水平分,薪资是1。

他们60分,薪资0.8嘛。

稀泥和一和,日子又不是不能过。本来只配拿0.6的,现在拿了0.8,这就是虚高。

然而在行情不好时,

门槛低带来另一个副作用:薪资骤降。

上游暴雷,没钱回款,公司统一降薪打8折:

原来0.8拿0.64

原来1拿0.8

分的人肯定不干了。本来就少拿了0.2,几年打磨,能力也成熟了,公司业务良性循环自己出了大力,价值远不止1.2。1.2拿不到也就忍了,连1都保不住了,润了。

这样的负面反馈,时刻上演,谁还肯好好做文案?

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

专业技术力统一的标准。

出街广告不需要AB测试。全凭甲方一句话,甲方说改,那就改吧,不改又要吃外卖了。

出街后也不用收集反馈结果。甲方不收集,上司不收集,我人微言轻,又何必认真呢?

工作成果玄学考核。在外看甲方满意度,在内看加班频次,最多再看看同事评价。

于是生存的智慧原则就有了:

1、甲方是爹。

2、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多跟爹混混关系;朝九到晚五多摸鱼;意见保留少说话。

我不知道这样的公司,月薪多少你才愿意去。如果是我,多少钱都不去。

不是因为我目光长远,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我的社会角色无法被满足。

如果放弃技术标准,那做的事情就不再是专业,而是服务,是马萨基。

马萨基技师会被客人尊重吗?

显然不会。

拿捏轻重,那是客人一句话的事儿,技师的感受,谁特么在乎呢?

如果我成为一名技师,我的工作关系里的人,甲方、上司、下属只会表面保持客气,私底下没有谁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我。

在社会主流的评价里,对我也不会有认可。

劳动不分贵贱是哄小孩的。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自己的家人去做技师呢?一天几个钟做下来,累到话都不想说,谁说不敬业,这也没见十大劳模评选里有按摩师的,不是吗?

你想做技师吗?反正我不想。

糟糕的环境,一是进入门槛低,损害了利。二是技术标准不统一,损害了名。

无名无利,为爱发电吗?

当然干不下去了。

02.错误的发力

行业集中度低,还导致了:

新人的黄金头三年,被耽误了。

这个好理解。

小公司多,但是每个小公司,各有自己的擅长,各有各的活法。未必每个公司都适合文案成长。更直接点说,只有很少数的公司,能成为文案岗的沃土。

以文案技术力来区分,乙方可分为:

1、技术力差。

对文案不重视,业务不依赖。

2、技术力强。

老板是天才文案,但你学不来,业务依赖个人魅力。

3、技术力强。

总监是优秀文案,但他太忙,带教体系没有积淀。

4、技术力强。

也有带教。但其他技术岗有短板,经营难,低增长。

还有第5种。

规模不大,同事如朋友,受老板才华、价值观吸引而聚集在一起。

经营上,有案例,挑甲方,每种技术岗的变现效率都不低。以收入的增长,来反哺和激励技术的进步。

难得且另类,文案有地位。

这种公司少归少,但也并不是没有。

但问题在于:

你找得到吗?人家需要你吗?

找不到or不需要,就只能进。

于是,专业提升全靠自学。

嘿嘿,自学,自学的坑可多了去了。

说几个典型的。

1、没有方法

伯恩巴克的ROI三原则,对现代广告理论体系贡献巨大。你听闻后开始自学ROI。

关联,这个好理解,找喻体嘛。

原创,这个也好理解,两旧化一新嘛。

震撼,也好理解,注意力和共鸣嘛。

这三个看起来没难度,做起来千难万难。

为什么?

因为这个理论完全就没给你方法。

怎么找到合格的喻体?

两旧化一新怎么化?

注意力怎么吸引?共鸣怎么制造?

你以为懂了,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2、没有标准

某叫兽原创概念,文案要像染色体一样去分类,x和y。年声名大噪。

搞营销竟然不看叫兽文章,会被人认为土鳖。

你听闻后开始自学不自嗨的y型文案。

叫兽推崇y型文案,告诉你:

写文案要从用户感受出发。

但哪些算是「用户感受」?

哪些又不算「用户感受」?

如果说「用户感受」的第一层是能看懂,那么一秒钟能看懂的文案,它的「用户感受」是不是一定是好的?

「用户视角」如何获得?

靠天生的同理心、移情能力?

靠非虚构文本?靠社会阅历?

靠观察身边人群?靠研究行业报告?

在这些更重要的问题上,他都没有提出标准。

不给出标准,就没有进一步思考和讨论的可能,看这种文章,能学到啥?

人类有两条性染色体??

3、整活儿

抖音火了以后,不少疑似4A失业的文案活跃其中。

正巧赶上,你是个爱自学的好孩子,躺着刷抖音都不忘学习,大数据推送,你刷到一两条,惊为天人。

文案就是要写出冒犯感!

咖啡的香,要说香到令人发指。

打折就是要写出高级感!

懂得买菜省钱的,早晚住进大房子。

五体投地,绝了绝了,单走一个6。

哈哈哈。说句实在话吧。

专业类抖音号,有一个算一个,要不是混到走投无路,谁特么会去做抖音啊?

以教人写文案为由头整活儿,不的不佩服,创意出身的,表现力确实震撼,角度确实刁钻。但我可以百分百负责地告诉你:

他们做的东西,是哄外行的。

根儿上就是抖机灵,观赏性拉满,实用性几乎为零。为了引流嘛,刨除掉营销实操里各种复杂变量,把文案本身技巧讲的极具观赏性,这种唯文案主义无可厚非。

但是你要当真,你就输了。

4、鸡汤

近年有本文案畅销书,作者人称文案女王。

为减轻初学者畏难心理,书中举了个「小男孩说服爸妈让他养狗」作为例子,以此声称:

文案就是说服,人人天生是说客,所以你不要谦虚了,你天生就是文案。

这么粗糙的鸡汤,小学时看《读者》的我都刺喉咙。这种鸡汤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一些毫无读书能力、思考能力的土鳖认为自己也行了。

实际上:

1、写文案就是很难。

2、说服只是文案最浅表的功效。

3、同样是说服,口头与书面不同。

4、同样是说服,1V1和1V又不同。

4、商业文案,说服型的应用场景几乎已消失。

5、废话

这个文案女王有位文案前同事,也写了本书。

书中对广告的终极定义是:

广告即是改变。

因为改变这个词,明显有点太大了,于是他的解释也非常鸡贼:

再小的改变也是改变嘛。

我心说:真会脸上贴金,怎么不说广告是影响呢?怕是西奥迪尼的《影响力》太有名了,怕自己的书卖不出去吧。

下定义能力就是智商。

一个人下定义的能力强不强,代表他的真实智力水平。能给事物下清晰的定义,说明他是真的懂。能给很多事物下定义,说明他是懂的多。

在广告的定义上,他讲的完全是废话,这也奠定了他这本书的口水基调。多页,22万字,99篇结构散乱的小短文。

很难想象,从年开始,他就拿这玩意儿糊弄刚进公司的小年轻。而他所在的公司,论知名度,还是全国第一。

入行太难了,干,广告不值得啊。

关于鸡汤和废话。

另有许多吐槽,因为偏离主题,我克制住了。其实,说80%知名广告人是吃了时代红利后浪得虚名,也是很克制的说法了。

整天听这些人胡说八道,你怎么可能学到真东西?

关于整活儿。

不是专门干自媒体的,就少刷抖音、微博、小红书……甚至少上网。手机一关,人才能恢复思考能力。

偶尔刷一会儿,也行。但别想着能靠这种低密度信息获得进步,给自己制造正在学习的幻觉。

关于没方法和没标准的。

新手不要把它们当宝,了解了解就行了。

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多少年了,广告业还是没有新理论。别指望那帮90年代入行的70后了,他们自己也迷茫。

后语

1、

学广告,

当然熟读旗手们的经典理论,

奥格威、伯恩巴克、李奥贝纳……

学广告,

广告是营销的分支,

当然是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打底……

学文案,

当然要学知名的文案,

尤其女性(文案岗确实女性略多),

所以出版社的腰封上,

什么金牌、天后、女王……全出来了。

有用吗?

其实没什么用。

最后逼的没办法,你就开始抄袭了。

这是因为:

首先,广告文案和地产广告文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差异大如猫和猫头鹰。

举个最浅的例子:地产是有售楼处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售楼处就是小社会。各个节点各种目的下,氛围包装都有讲究。

比如开盘氛围文案,至少需要用三种手段来放大售楼处(小社会)中的规范性影响。这三种手段是:目标聚焦、时效提醒、竞争揭示。

其次,这帮出了书的所谓知名广告人,早就远离一线了。

一线创作的经验,曾经或许有,现在早已过时,更何况隔行如隔山。他论的是道,你处理日常工作用的是术。道当然更重要,但是不懂术的人,论道也是伪道。

你要地产术,他论品牌道,实属缘木求鱼。你让他谈一线创作细节,不如直接给他一刀。

关于一线创作的细节,我再举两个浅显的例子。

地产刷屏稿。

如果按照节气、价值、热销这样分,创作者会直接被带到坑里。更科学的分法,向先进的互联网运营学习,只分三种:展示、引流、裂变。

展示分两类。

预告类,肩负通知的功能;

形象类,赋予精神文化属性。

引流也分两类。

要么靠自身价值,要么靠活动内容,

引流的逻辑是:你对我有用。

裂变就是人传人。

裂变需要深入研究福格行为模型,B=MAP。

地产的单页。

单页可能被淘汰,但项目永远需要自我介绍,单页泛指一切项目自我介绍的形式载体。

单页怎么写?街上随便找个人,也能回答:

写卖点呗。

你去问隔了行的广告大佬,也不会获得比路人更高明的答案。

单页确实是要写卖点。

但在总分分或者总分总中,卖点也要分个优先排序,这个排序的依据,就是自然人大脑的认知顺序。

具体的写法,可以总结为:两点关键,四步流程。

两点关键里,

信息量需要整理,词汇量需要储备。

四步流程里,

三分一改,依次进行。

这其中延展出诸多技巧原则,没有一万字是讲不清楚的。

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教广告文案看的书,要么是泛行业,地产这种特殊行业,用起来处处错。

要么是坐而论道的,不谈技术细节的,这就完全没必要看了。实用性还不如日本人写的技巧集《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

这导致了,地产文案新人入行时,发力点完全是错误的。

倘若仅是多走几年弯路,还算是问题还不大的,最终还是达到了目标。

怕得是蹉跎了头三年,还没入门,心气磨损,进取不复,惨淡转行。年少不知光阴贵啊,职场黄金上升期,有几个三年够你挥霍?

所以我决定写一本《地产文案工作手册》。目前初稿已完成,正在做修订工作。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未来会跟大家见面。

2、

行业环境糟糕。

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淘汰率都太高了。

60分的人,安于0.8,废了。

35岁焦虑,干不动了,被行业淘汰。

分的人,只拿1有怨气。

怨成了习惯,事事不顺,被社会淘汰。

高淘汰率是职业风险,按道理,有风险就该有溢价。比如明星艺人,长青的少,过气的多,但能赚钱的时候,一爽1.6亿,比小目标还多。

再如管培生(房产和保险除外),宽进严选,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出效快,功成者两三年内能做到五百强的部门小头目。

但文案岗是非常不科学的,高淘汰率而无溢价的职业。每天写不完的软文,改不完的刷屏稿,写着改着,就默默地被淘汰了。

淘汰率高,与「进入门槛低」和「技术标准不统一」一样,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

扩张的无序、管理的无能。

放在从前,行业规模眼瞅着17万亿冲上了18万亿,这件事就没有改变的契机。只有当劣币出清,裁员潮后,行业老态尽显之时,才有穷则思变之机。

因此我提炼了一套地产营销全新认知体系:《三大纲要》,分为:生活更新、社会角色、亲密关系三个维度。

以此为工具可以:催化优秀内容创作、对齐团队认知、拔高专业上限。让乙方赢得高月费,甲方提升转化率,从业者高速成长。

《三大纲要》已经在我顾问的项目上展开,相信未来也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地产项目上运用。

这次附上便于理解的思维导图:

其实,无论《地产文案工作手册》还是《三大纲要》,做这些事情,只是因为我自己是个地产文案。如果没人来改善从业环境,那我就自己来。

一日文案,终生文案。

提笔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房地产文案,为什么干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