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氛围感书店,可复制吗
TUhjnbcbe - 2024/10/13 17:03:00

年前,·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四川北路、山阴路口开业。

走进由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而成的新书店,不少读者提到同一个字眼——“氛围感”。

近几年,书店的生存与创新一直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这个时节开张的·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依然赢得喝彩,是否提供了某些格外值得咀嚼之处?

多年动议,终于实现

“来上海,我要向所有人推荐这家书店。老建筑里的情景再现,你能感受到这里发生过的一切。”一位网友写道。

去年11月26日,·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四川北路、山阴路口开业。走进这家新书店,不少读者提到同一个字眼——“氛围感”。一家“氛围感很棒”的书店,是什么样的?

有人看到书店门口的路。“山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这条马路的各个角落,生活气息和诗意并存,或多或少留下了大师们的足迹。路的尽头,就是鲁迅最爱的内山书店。”

有人推开书店的门。“拉门而入,古朴而简洁的室内,布置得很知性,散发着浓郁的复古氛围。”

有人从窗口往外望。“书店的窗户正对三岔路口,二楼窗外,红绿灯变换,就像呼啸而过的生活。”

有人瞥见二楼桌上的名牌。“写着‘丁玲留座’,一下子起了鸡皮疙瘩。”

·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运营方、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揣摩着读者的感受,“建筑本体和其中运营的业态完全沉浸式地融合,或许就能形成这种‘氛围感’。”

事实上,这场沉浸式融合并不简单。“每隔几年,就有恢复内山书店的动议,终于在今年实现了。”·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开业仪式上,鲁迅长孙周令飞感慨道。

建筑的门牌号是四川北路—号,三层砖木混合结构,折中主义风格,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但位列其中的内山书店旧址一度不复痕迹,空间曾经被分为3块,各为其主,有新华书店、工商银行以及企业办公室。

当然,它也没有完全被人遗忘。年10月,工商银行在内山书店原址内设立陈列室。年1月,内山完造诞辰周年之际,银行又对纪念展室再次进行改造。但建筑整体空间依然以办公居多,白漆刷墙、瓷砖铺地,乍一看,就是普通的现代化办公室而已。

虹口区不断擦亮“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名片之际,这栋近百年建筑的使用方有了打造新型文化空间的共识。上海新华传媒在虹口区政府支持下,联合长远文化集团和工商银行上海虹口支行,将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再委托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对整体空间进行修缮和更新。

沈晓明是明悦的设计师。当他接到这个任务时,这里的一、二楼已成为连片空间,三楼东西各有一间房屋。甲方提了两个要求,简单来说,一是建筑要修复好,让人感受到鲁迅和左翼文学曾经的气息。二是空间要用好,激活文化资源,为当代读者打造美好的阅读氛围。

团队下了很大功夫寻找历史资料。除了建筑本身的档案,寻找最多的就是相关回忆书籍。他们几乎把提到内山书店的书目都阅览了一遍,希望生动重现内山书店与左翼文人的历史故事。于是,一次历史场景的复原之旅开始了。

凡细节,均有出处

如今推开店门,一楼纪念书局入口处,有一块小黑板。它的依据是内山完造《上海下海》中的叙述,当时客人提出要是能告知一下新书书目就太好了,于是内山完造就在门口放了一块小黑板。

一旁是用纸和捆书绳包装好的书籍。这是鲁迅当年的买书习惯。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道:“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门后的衣架,挂着一条红色围巾。相关回忆录描述:“进入书店,想顺手把风衣挂在门后的衣架上,却发现已经有一条红色围巾挂在那里。店员说,这是用来纪念萧红的。”

柜台上放着绿灯罩的台灯,浓浓的老上海风情。依据是一些书中提及“鲁迅先生的习惯与别人不同,写文章用的材料和来信都压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压得满满的,几乎只有写字的地方可以伸开手,其余桌子的一半被书或纸张占有”“左手边的桌角有一个带绿灯罩的台灯,那灯泡横着装的,在上海那是极普通的台灯”。

鲁迅先生使用的函件、民国时期的邮戳以及《萧红传》中提到的美浓纸都被一一复刻。还有家具,如书挡和书本、接待桌和凳子、和纸装饰柜门、东洋风双移门等,都是按照相关书籍记载的内容,一一进行模仿。

结账单、白瓷烟灰缸、茶杯、《朝花》期刊、《奔流》杂志等摆件各有出处。《回忆鲁迅先生》《内山完造与鲁迅的友谊》等文中写道:“结账台上,《朝花》《奔流》等杂志期刊压在结账单上。”“桌子上有小砚台一方,墨一块,毛笔站在笔架上。笔架是烧瓷的,在我看来不很细致,是一个龟,龟背上带着好几个洞,笔就插在那洞里。鲁迅先生多半是用毛笔的,钢笔也不是没有,是放在抽屉里。桌子有一个方大的白瓷的烟灰盒,还有一个茶杯,杯子上戴着盖。”空间里放了柔石、白莽等人的木刻肖像版画。桌子上摆放的版画作品让人想到鲁迅先生与木刻讲习会的事迹。《内山书店:“鲁迅会客厅”与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中描述:“内山完造对鲁迅木刻版画的赞赏值得一提。他很早就意识到了鲁迅木刻版画的价值。还将做美术老师的弟弟内山嘉吉介绍给了鲁迅,与鲁迅一起教授青年版画。”

书店橱窗书籍展示的方式不同于欧美书店风格,书架之间不留一丝缝隙。《内山书店:“鲁迅会客厅”与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中描述,鲁迅之子周海婴回忆幼年在内山书店的光景,进门东、西、北三面是顶天花板的书架,书架顶上房顶,每排每架,满满当当,丝毫不留空隙。内山书店实行开架制,读者自行选读。中间设书台,陈列近期书刊。周海婴到书店后,喜欢爬上木架高梯,俯瞰书店,“俨然成了一个盖世英雄”。

于是根据史料中的照片,明悦团队用杉木复刻了梯子,做旧处理。“希望在这一方空间中,历史仿佛停留了一样,读者可以看到鲁迅、内山完造、萧红等人的影子。”沈晓明说。

到达二楼,进入“集外集”空间,墙上贴着许多老电影海报。明悦团队整理出鲁迅看过的场电影的海报,部分挂在墙上。二楼座位上,有丁玲用过的茶具复制品、留座牌等。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左联”的旧书和刊物。因为有资料写道:“年起,内山书店成了鲁迅著作代理发行店,还出售当局禁止的其它进步书籍。在内山书店中,书籍都敞开陈列着,读者可以随手翻阅。”

简而言之,这家书店的氛围感极其独特,不仅来自修缮后的老建筑、别具匠心的空间设计,更得益于数量丰富的史料文章,提供了历史剪影中的每个角落和细节,增添了文化想象与厚度。它是书店,同时也是一座小型的沉浸式历史还原剧场,还有更多细节,等待熟悉鲁迅的读者去发现与品味。

不只有书

沈晓明坦言,他们的工作范围不止于书店,还有老建筑本身的修缮。书店所在的老建筑至今还有约20户居民居住。为高龄建筑“动手术”,难度不言而喻。

前期房屋安全查勘、结构补救等无须赘述。外立面整理更是费了一番功夫。比如乱搭的晾衣杆、遮阳棚、空调机架等,严重影响了建筑风貌,就像老建筑身上的一块块补丁。光拆可不行,与居民沟通后,团队统一为居民搭配遮阳棚,安装垂直可翻折的晒衣架。外立面风貌终于协调统一。书店,也让附近居民有了喝茶会客的地方。

单栋建筑风貌协调还不够,整个街区风貌也是影响因素。山阴路、甜爱路、四川北路路口复杂。多杆合一、架空线入地的同时,受有关部门委托,明悦团队对街道的整个界面都进行重新“整理”,如更新沿街店铺的水管、铭牌、墙灯等,甚至还为附近一家熟食店设计了广告招牌。

如今,人们远远走来,只见老建筑露出一隅风情,书店低调而别致地伫立其中。沿街烟火气扑面而来。书店、建筑、道路、城市景观彼此互文,共同化成上海独特的文化味道。“所以,书店风貌与文化气息,不仅是一家店本身的问题,也与它所在的环境氛围息息相关,需要通盘考虑。”沈晓明说。

书店内部空间的流线排布,也有一番巧思。每个小空间的名字来自鲁迅的文集封面。底层东面为“引玉集”,西面咖啡、花艺、茶结合的空间为“南腔北调集”。通往二楼的楼梯墙上写了一段话:“我叫周树人。”“哦,您是鲁迅?久仰大名。我知道您从广州来到上海,但是我不认识您,真对不起。”这是鲁迅与内山完造初见时的对话,让读者颇有场景代入感。此后这里便成为鲁迅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种种活动促成了他与内山完造的友谊,也赋予了这栋建筑独特的意义。

这里以书为主的空间,书堆得不留一丝缝隙。以茶座为主的空间,则没有书架。运营方和设计方认为,看书需要安静,而挑书走来走去容易干扰看书的人,两个空间分开更为妥当。当你在茶座休憩阅览时,窗外是山阴路的风景,你也是路人眼中的风景。

二楼专门安排了独立空间,适合举办读书会、漫谈,可独立运营。三楼的“华盖集”定期举办展览,对面的“三闲集”则能坐下五六人。刻意被露出的老屋架,见证了曾经的文人们在这座老房子里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有回忆文章认为,曾经的内山书店更像日式便利店,有的不只是书。除了购书,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年,内山把弄口的两幢巷堂打通,搬来七八张沙发围着一张小桌子,看书累了的顾客可以坐下来喝茶、聊天,久而久之,这里成了书店的“漫谈席”;大家在书店里面吃着炒豆喝着粗茶;当时,欧阳予倩、田汉、郁达夫、谢六逸与多位日本友人组建了文艺漫谈会,经常在店里喝着粗茶漫谈;内山完造也发挥儿时在教会习得的演讲技能,参与谈话……

如今新的·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依然是一个融合了购书、文艺漫谈、沙龙讲座、会客茶座、打卡学习的文化复合空间,一如它的曾经。

依然是鲁迅

一家好书店的“氛围感”可以复制吗?江利思考片刻后回答:“很难复制的是建筑本体的特殊性,可复制的是书店业态规划、开发和新型书店人才的养成方式。”

如果说修旧如旧的建筑,是设计师重新赋予空间的骨肉,在书店工作的年轻人则逐渐拼凑出它的灵魂。他们多是初入书店行业的新人,就连江利也感慨,当初招聘时“定了比较高的标准”,比如会日语、有日本留学背景更好,都是书店招聘从未有过的。

年出生的店员陈蔚看了B站文学UP主“智能路障”解读鲁迅的系列视频,“对鲁迅先生越来越景仰”。她是推理解谜游戏发烧友,为书店开发了名为“致文学爱好者的挑战书”的海龟汤(情境猜谜)游戏;书店自有文创——以鲁迅作品为灵感的五款香囊、“原稿系列”包书纸等也都出自她之手。开店一个月来,摆放在收银机旁的香囊,是很多读者会随手捎回家的“爆款”。

书店一楼的石藤咖啡、山内山外花店,二楼楼梯间的黑胶区域myfirstry,都是店员们寻觅到的与书店“氛围感”契合的合作伙伴。

“过去,书店业务体系的‘神经’比较长。现在,我们鼓励年轻店员放开手脚,‘挖’出鲁迅和鲁迅作品中能与当下读者沟通的点。相对应,书店业务体系要缩短‘神经’末梢,快速反应、给予支持,让创意和产品在书店运营中迅速落地。”江利说。

“有的读者会特意买我们的样书。”另一位店员王文彦告诉记者这件趣事。

年12月21日,工作日下午,记者再次走进书店,看到书架上被读者特意选购的样书。店员为它们包上透明书皮,贴上自行设计的标签,“请爱惜图书”和中、英、日三语的“样书”字样组合在一起,颇有温度。王文彦猜测,样书被买走,或许是读者考虑到买回家不用再包书,又或许是带有这家书店的标签,有独特的纪念意味。

29岁的王文彦在日本留学、工作6年,去年刚回到出生地上海。让他印象很深的是3位带着孩子来书店参观的日本妈妈,“交流后得知,她们都是在上海学历史专业的留学生,特意带孩子来感知内山书店这段历史。还有一位住在附近阿瑞里弄堂的老伯,正为阿瑞里整理历史资料,因为一本日文原版书里有内山书店与阿瑞里的记载,不懂日语的老伯为考据事实在书店一站就是一下午。我帮他在内山完造先生的回忆录《花甲录》里查找,虽然没有收获,但激发了我对这段记载的兴趣,之后也会继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氛围感书店,可复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