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在地铁里打开网剧页面,却发现竖屏画面很小,横屏却因空间狭小、很不方便?
不过一个新选择早已出现:观看竖屏格式的短视频的话,就不会有这个烦恼。
不要小看手机横竖这个简单的动作,适应纵向手机的竖屏视频的产生和发展,对人们的观看习惯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横屏格式在移动端播放时,受众必须横放手机屏幕进行观看,否则画面就会不完整。但迫使用户把手机翻转过来,并不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适应手机竖屏的竖屏格式开始成为一大趋势。
竖屏的发展绝不仅限于物理的这块屏幕,其背后是用户对社交、互动、场景和移动等方面需求的变化。同样,从内容产出方来说,由“横”到“竖”,看似只是视频呈现方式的改变,实则从内容构图、拍摄手法、影视语言、交互方式等,也都有很大的区别。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爆火,用户已经强化了竖屏使用习惯,竖屏内容也大多是由用户自主上传,制作方式比较简单。
不难看出,竖屏风潮也正逐渐渗透到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对于众多移动应用平台而言,在对用户时间争夺方面,竖屏内容在满足用户移动碎片化需求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在用户感受上来讲,内容更有沉浸感,能够拉近内容与观众的距离。竖屏内容布局愈加成为互联网争夺用户的重要砝码。
竖屏翻红为哪般?
竖屏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近两年竖屏内容,尤其是竖屏视频的发展让行业再一次聚焦竖屏。竖屏视频最早要追溯到年的Snapchat,它的出现让横屏浏览短视频的稳固地位开始发生改变。年,国外的各大媒体陆续入驻Snapchat的Discover栏目,并架设频道开始进行短视频新闻推送,Snapchat为短视频新闻生产提供的界面改成竖屏式。在此背景下,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巨头也紧随其后开发短视频平台和应用。
竖屏在国内的发展以快手和抖音的崛起为代表,并在近两年取得飞速发展。同时微视和微博故事发展势头强盛,形成多强齐头并进的局面。字节跳动的抖音海外版TikTok,年上半年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全球下载量第一位的App。另一家中国短视频平台快手的海外版本Kwai,则在韩国、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成为下载量最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
以往,横屏观看是主流,从4:3进化而来的16:9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观感最佳的黄金比例,但现在随着竖屏的手机几乎成为了与人形影不离的一个“器官”,横屏遇到了挑战。单手竖持手机可以不妨碍受众在浏览手机内容同时进行其他事情,竖屏内容更符合受众的持机习惯。
据英国一家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52%的手机用户习惯将屏幕方向锁定为竖向;MOVRMobile的报告也显示,智能手机用户有94%的时间将手机竖版持握而非横版。竖屏在信息量展示上相比横屏来说,少而精,而且操作仅需要单手。并且,竖屏信息的送达率更高,更为用户接受理解。
最重要的一点是,竖屏更能带给用户沉浸感,内容互动频率高。在竖屏观看中,受众不仅仅是旁观者,手机产出内容的便捷性也让受众成为了内容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当人们越来越懒惰和没有耐心,竖屏的翻红理所当然。
竖屏满足用户移动化、社交化和场景化需求
竖屏内容的产生源于手机网络技术和手机用户使用习惯,但竖屏内容也绝不仅是对用户物理体验上的提升,从内在本质上说,推动竖屏内容快速发展并体现其优势的是竖屏满足了用户移动化、社交化和场景化等方面的内在需求。
“相对于横屏,竖屏更强调三点:第一点是内容为王,第二点是用户为王,第三点是达人为王,它其实就是人、内容、场景结合的一个模式。我们在观看横屏视频的时候用的是‘追’,比如追剧、追综艺,但竖屏时代更多地是用‘迎’的方式,比如竖屏的短视频App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方式,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主动推送到用户的手机屏幕上面来。”立足于大数据的整合营销公司时趣媒介策略总监董振宇在接受《现代广告》采访时表示。
首先,竖屏是移动网络时代图文信息和视频信息的最佳展示方式。手机的纵向结构与传统视频电影、电视及电脑等载体的横向结构截然不同,甚至手机9:16的屏幕比例与16:9的宽屏比例正好相反。优酷资讯中心高级总监王立明曾表示:竖屏是最匹配手机智能终端的表现形态,一种终端或者是一种传播一定有它最原生的形态,竖屏就是手机终端最原生的、最有生命力的形态。近些年来无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竖屏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格式标准,竖屏不仅符合手机的观看习惯,更充分利用本身就不大的手机屏幕。
其次,竖屏内容满足了用户的社交化需求。社交媒体充分发挥了竖屏内容的交互性。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工具,竖屏样式具有天然的人际交互特性,符合手机平台的社交基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竖屏也许是以社交为第一性的,它的优势是强化彼此社交的有效互动。竖屏视频与传统横向视频相比,更加以人为主,符合社交活动中对人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