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年4月11日《南方周末》)
从年开始,十余个网约护士平台上线,引发了一波创业小高潮。但多点执业、医疗风险、收费高昂等问题始终困扰这一业态发展。三年多过去了,网约护士一直不温不火。年2月,网约护士开始在全国6省市试点,但担忧和争论依然未决。
临睡前,周雨傻眼了,85岁的外婆把鼻饲管拔了。
年2月底,周雨外婆出院后一直在家调理,必须插着鼻饲管辅助进食。她的身体极度虚弱,轻轻挪动一下,浑身骨头都散架似的疼,医院折腾。
周雨想起了住院时有人提过的网约护士服务。3月4日,她选择了一款下载量较多的App——泓华医疗,完成注册和身份认证后,上传了病历证明,预约护士第二天早晨上门。
按照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数字,像周雨外婆这样失能、半失能老人,全国约有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近两成。
早有人看到了市场需求。从年开始,十余个网约护士平台陆续上线,引发了一波创业小高潮。“一键呼叫、护士上门”,这种服务也因此被戏称为“滴滴打针”。但多点执业、医疗风险、收费高昂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一业态发展。三年多过去了,网约护士一直不温不火。
年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市被选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
如今,试点已两月有余。但即便有了政策加持,不光是周雨们,医疗界对于网约护士的讨论和担忧从未停止。
需求庞大,护士稀缺
年3月7日晚十一点多,下单不到十分钟,周雨就收到了“接单成功”的提示。很快,一位男护士来电,却执意要求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两个小时。
周雨不解:“既然你没时间,为什么还要接单?”对方回答:“我们都是抢单子。”
“这更像商人行为,而不是医疗工作者的行为。”周雨说,因担心护士的资质和护理能力,她取消了订单并要求平台退款,但平台只是换了3位护士让她选择。想到外婆禁不起折腾,周雨最终接受了平台指派的护士。
对于资质问题,泓华医疗的客服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平台要求所有申请者上传执业资格证书,但证书是否确为本人所有,需要消费者验证和身份证是否匹配。
在国内,护士资源严重不足始终困扰着网约护士发展。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2.74,这与欧美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5名护士相比,相去甚远。
能满足此次《方案》要求的更少——必须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的技术职称。据《北京日报》报道,5年的门槛一出,网约护士平台“金牌护士”仅平台审核就淘汰了近45%的护士。
“维持院内临床工作就很艰难了,哪还有时间上门服务?”龙良琴是中国医院老年区病房护士长。她所在的病区,每位护士要负责12-14个病人,已属超负荷运转。
出于扰乱既有医疗秩序的顾虑,有业内人士称,医院的护理团队并不支持网约护士。“医院有的是病人,根本没动力和平台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做多做少都这么点钱。”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真正有动力的是体制外的医疗机构。
U护即为该协会开发的网约护士平台,医院是其主要的合作对象。吴育雄介绍,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住院病房,护士相对清闲,加之待遇较低,愿意利用空闲时间从事额外的护理服务。此外,离职和退休护士亦是网约护士另外两大来源。
在吴育雄看来,《方案》的出台对U护的影响并不大。“新规出台之前,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就很支持。有的地方相对保守,没出政策之前相关部门不支持。”
安全风险,如何掌控
消费者在意的不光是护士资质,还包括护理水平和安全风险。
插鼻饲管并不复杂,可护士连插两次都没成功。周雨回忆,护士竟想甩手不干了,“你们退款吧,或是向平台要求更换一名护士。”
“老人是用来给你们练手的?”周雨愤怒不已。
安全风险也是官方顾虑的。早在年,上海就出现了市场主导的网约护士。没打任何广告,甚至没推出App,只通过一个名叫“千家万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