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衰落的地铁报,怎么能红火起来
TUhjnbcbe - 2023/4/6 22:20:00
北京最大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743214.html
                            

作者:叶洁

导读

1地铁报:盛大来袭还是末路下坠

2为何地铁越修越多,地铁报越搞越衰?

3免费地铁报: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能做多久?

4那些活着的免费地铁报

5地铁报:有用、有趣、有益是不二法门

6盈利创收——赚钱才是硬道理

1地铁报:盛大来袭还是末路下坠

那一天,所有人安静看报的场景,一瞬间在我眼中几乎成为北京“地铁文明史”上的一次“转折”——这是一位日本作者在年写下的文字,篇名就是“《在地铁里看报纸是一件大事》”,不到十年,地铁里早已不见读报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刷屏的“低头族”。即便是免费报纸,也难逃无人问津的尴尬,在地铁里看报成了大众眼中的“行为艺术”。

截至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达.7亿人次,随之伴生的是20多家地铁报出版发行。庞大且具备增长空间的人流量为地铁报的发行提供了客观基础,一度,地铁报被业界视为平面媒体中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报纸业态。

年,伴随着全球第一份免费地铁报《Metro》(《地铁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创刊,地铁报在全世界迅速扩张。年,地铁报在16个国家以多种语言出版,每天拥有万读者。

年,全球最大的免费报纸发行商Metro在香港办的子报《都市日报》,是中国首份汉字免费地铁报,主要转载通讯社消息,部分本地消息自采,工作人员不多,成本不高,却因为占有了地铁客流量及广告目标集中的优势,当年收入就达到2亿港元。

年,开通地铁将近10年的上海,终于迎来了内地第一份免费地铁报《I时代报》,定位为“上班族通勤路上获得资讯的报纸”。年7月7日,《I时代报》宣布已覆盖15家沪上甲级写字楼,年内将覆盖50幢高级写字楼,足见其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继《I时代报》之后,北京、南京、广州、深圳等地相继创设免费地铁报,随着全国各地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年广州日报、广州地下铁路总公司联合打造的《羊城地铁报》,次年就实现了广告营业额多万的市场回报,直到年还被国资委力推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之一。年由都市报成功转型为地铁报的《北京娱乐信报》更是表明“地铁线延伸到哪里报纸就发行到哪里”的决心。当时,地铁报作为中国报业舞台的一股新兴力量,被业界视为平面媒体中最有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报纸业态。“这么多人,人人会看上一眼,广告自然趋之若鹜”。

地铁生态圈的巨大人流让新闻人一度心潮澎湃,对地铁报的发行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那种心理有点像国门初开时往中国贩卖礼帽的外国商人:这么多人,每人买一顶就发财了!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承载着报纸美好希望的免费地铁报,似乎仅仅是昙花一现,经历短暂辉煌后同样伴随着纸媒寒冬的预言相继湮灭于历史烟云中。

目前,全国有20多家地铁报出版发行。年3月的全国地铁报联盟峰会,聚焦改革与创新,力争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寻一条适合地铁报发展的特色道路。

2为何地铁越修越多,地铁报越搞越衰?

《城市轨道交通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年底,中国内地共有3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4公里,城轨交通去年累计完成客运量.7亿人次。而对于地铁报而言,这些庞大且具备增长空间的人流量却都处在日渐流失的状态,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出现了地铁报停刊现象。伴随着纸媒的滑铁卢,地铁报在年也进入了寒冬。

年,《羊城地铁报》正从报业经营为主,转型为以免费+渠道+互动体验的运营模式。只是最终未能成功登陆。之后短短三年,年11月30日,《羊城地铁报》正式休刊。曾表示“地铁线延伸到哪里报纸就发行到哪里”的《北京娱乐信报》、内地最早的免费报纸《I时代报》也分别早在同年1月1日和1月17日休刊。

至此,“地铁报四大元老”——北京娱乐信报社、I时代报社、羊城地铁报社、东方卫报社,如今已凋零得只剩下东方卫报一家。“地铁延伸到哪里报纸就发行到哪里”的宣言变得不堪一击,甚至成了笑话。休刊停刊潮下,不知道这是读者的选择还是年轻的地铁报的最终归宿。

同样在年停刊的地铁报还有大连《地铁时报》,仅仅活了三年,于9月29日停刊。公开资料显示,《地铁时报》是由大连报业集团于年5月22日创刊,是大连新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份地铁报,被誉为大连市“地铁族”的第一读本、白领生活的深度介入者。

《地铁时报》在最后一期报纸封面发表题为《假期快乐》的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时间奔流不息,生命是传送带上的甲乙丙丁。一味埋头向前,到头来也许只是一场西西弗斯式的悲剧。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地铁报的辉煌早已不复,面对日渐凋零的地铁报,行业人士也在发问:地铁越来越多了,地铁报怎么越来越少了?

地铁报联盟秘书长达海认为,“地铁报将会随着地铁城市的扩大而增加,至少总体量不会减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目前,除了35个已开通地铁的城市,还有14座城市的地铁正在建设当中,在未来的数年内会陆续建成通车。

年12月26日,合肥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份地铁报——《合肥地铁报》面世。以“报道合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传播文化生活资讯,丰富合肥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办报宗旨,秉承“免费、渠道、资讯”的地铁渠道媒体优势,采取内容短小精悍、版面清晰活泼的办报风格,力求办成一份合肥地铁一族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快餐”。

此外,《青岛地铁晨报》、厦门《城市捷报》的创刊也都是紧随城市地铁的开通而创刊的。

3免费地铁报: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能做多久?

“车轮一响,*金万两”,是对交通发展带动经济的生动描述。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均已步入地铁新时代。可以说,“地铁一响,*金万两。”事实上,城市地铁报应该说是目前实际到达率最高的纸媒。然而地铁经济带来的红利,并未辐射在因地铁而生的地铁报上。曾经报业巨变下新闻纸的希翼之光,也困在了生死线上。赔钱赚吆喝的买卖,地铁报能长得了吗?

《I时代报》总编辑钮也仿曾指出地铁报创办需要克服或平衡的五大难题:“对通路价值是否有准确判断;与渠道供应商的利益平衡;流程设计的商业化;供应商是双刃剑;与同行兄弟的和谐相处。”每一个难题,都直指地铁报的生存困境。

就其经营来说,广告是地铁报的衣食父母,不少免费地铁报的广告版面占据了半壁江山,“小采编、大广告”的组织构架和营销策略,让众多地铁报的编辑部俨然成了“广告部”。对广告过于依赖,相信其品质和独立性难免受到影响,读者忠诚度也不会太高。此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有不少地铁乘客把地铁报当作“宣传单”,随看随丢,其阅读率也大打折扣。如此高的生产成本,却不能有很好的效果,岂不是赔钱赚吆喝,白费劲?

有读者曾说,“什么时候会选择看地铁报?坐地铁手机没电的时候。”十几年前,地铁报最大的优势,就是垄断阅读。但渠道可以垄断,用户习惯却是每个读者自己投票的结果。移动社交时代,免费送读者都懒得伸手拿。有网友说,“在移动互动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地铁上拿一份报纸来读,不像是消遣,倒更像是行为艺术。”

但不得不说,免费地铁报既顺应了报纸发展的大潮,又有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性。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说,免费向地铁乘客赠送报纸在西方十分常见,“不仅新闻、广告信息到达率高,而且社会影响大,有比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欧洲,地铁报及免费报纸被传媒研究者归入新媒体行列。

十几年来,我国地铁报依靠轨道建设基本形成“以地铁站厅站台作为主要发行渠道免费发行,直接到达读者;以地铁早高峰的城市白领一族作为主要读者群体,年龄覆盖人群在20-50岁之间;更加注重本地新闻,突出服务性,重视选题策划,强调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版面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等运作特点,地铁报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显示出了一定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依赖地铁的先天优势,地铁报也曾一度辉煌。免费发行和依托地铁生态圈是地铁报的市场特征,但不是它的生存法则。免费发行,理想状态下,将会带来广告的增加,但不可回避的难点问题在于成本激增,能否靠广告收入来盈利?二次销售的稳定性与风险如何权衡?同时,新闻纸、印刷和采编构成的硬成本始终存在,再加上渠道费,更是让一些地铁报入不敷出。

是赔本买卖还是棋高一筹,地铁报的运营考验着媒体经营者的智慧。

4那些活着的免费地铁报

创刊于年的英国《地铁报》,曾是全球最大的免费报纸,日发行量最高达到过万份。但随着传统纸媒生存状况日益艰难,也未能“独善其身”,所幸报社的管理者能够快速预判市场发展的趋势,适时做出调整应对数字化的冲击,不仅实现了《地铁报》对传统阅读群体的深度拓展,更实现了对其容量的扩充。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英国《地铁报》针对市场、读者进行内容细化,由内容推进功能的拓展和开发,设计基于读者需求的应用APP。通过个性化的数据收集,建立与“以读者为主”的互动关系。《地铁报》APP给了用户足够的选择权,包括推送信息的接收。对于广告,《地铁报》则将平面广告转化为交互式广告,而广告投放的具体价位由版面决定;另一种广告形式是新闻报道开启赞助式广告。这两种形式既避免了广告被读者主动拦截,又能充分利用数字环境实现对品牌、产品以及活动的宣传、推广。

在我国,不少地铁报也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断探索生存之道。《武汉晨报》把受众定位为地铁族、上班族、年轻族的“三族”群体,通过差异化选稿、可视化呈现,从目标受众角度出发,利用信息图、图解、地图等方式,放大和凸显新闻中的关键点,坚持做一份有独特价值的年轻态特色新闻产品。

重庆《都市热报》聚焦拓展更多轨交资源,积极探索盈利变现新模式。《都市热报》同样看准年轻群体,认为轨道族是单身男女的最大“聚集地”,也是地铁报最有价值的群体,明确提出打造重庆地区最大婚恋平台的目标,《都市热报》的官方网站轨客也是以社交为主打。在社交和平台互动上,《都市热报》以“打造轨道族婚恋平台”和开展各种亲子主题活动为主,线上线下联动,让地铁报“活”起来。年9月24日《都市热报》举办重庆首届婚恋博览会,吸引了名单身男女参与,为报社带来万元的广告营收。

西安地铁报以“轻松阅读、快速抵达”为运营理念,明确地铁报是一份年轻、时尚、有意思的城市生活轻读本。其应以精巧呈现、阐释新闻为起点,提供有趣味的都市话题、有价值的服务信息、有内涵的专栏阅读,带给读者一段没有隔阂、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成都《新城快报》曾推出“流动书包”和“乐动地铁”两个项目,试图通过项目活动的拓展来提高地铁传媒本身的区域性影响力,尤其是对地铁乘客的影响力,从而带动经营绩效的提升。此外,《新城快报》还在着手推动地面地下发行人员的人工智能化,来控制成本,吸引用户。

这些活着的地铁报,无疑是对地铁报生存的最大认可,为以后轨道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经验。

5地铁报:有用、有趣、有益是不二法门

地铁报的未来和走向,目前不好断言,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开通,地铁报在总量上应该是逐增的;而且就目前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需要。就目前一些成功的经验来看,地铁报想要活起来,甚至火起来,“有用、有趣、有益”仍然是不二法门。

有用,仍然强调内容为王。不管是聚焦新闻属性还是社交属性,产品内容质量和内涵价值仍然占主导。一份地铁报,它可以是用户早起第一份获取资讯的报纸,也可以是年轻社交平台,但绝不能成为一张“广告纸”,丧失自身理念和特色。免费的地铁报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所以,根据地铁生态圈的特点,通过展现城市上班族或白领群体的原生态生活,挖掘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活标记,让地铁文化和地方文化相通,以增强用户粘性,做一张真正有用的新闻纸,不失为王道。

有趣,强调互动性和社交性。一份依赖交通轨道而生的报纸一定是活的报纸。地铁生态圈中地铁族、上班族、年轻族的“三族”群体,对移动社交有强大依赖,我们无法改变用户的阅读习惯,只能尽量去融合。整合资源,融合新媒体,积极融入媒体集群,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不少地铁报通过媒体矩阵,打造“轨道+媒体+社交+地域特色”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不仅为增强用户之间互动,还通过渠道优势,做好地铁与乘客间的沟通平台,促进地铁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有益,则不仅是为读者提供服务,使其受益,更强调自身经营的效益。如果连效益都保证不了,再好看有趣也无法生存。免费是地铁报的定位,所以一定要把好经营关口。要强化自身优势,开拓年轻读者的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经营。其次是要拓展经营空间,促成多元化发展。免费报纸的经营支撑单一,因此,必须大力拓展经营空间,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第三是要建立内部运营调控机制,控制经营成本。免费报纸最大的压力是成本压力,严格控制采编和发行的成本,把报纸打薄做精。如此,才能保证免费发行的可持续性。

6盈利创收——赚钱才是硬道理

作为地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报当然承载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来说对地铁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免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于报纸来说,免费的终极目标还是在于经营变现,曾经“一个专刊一天的广告收入就有50万”的《羊城地铁报》的昨日辉煌早已落幕。面对新兴起的地铁渠道和地铁报,不得不思考的是生存的问题:要活下去,还得要活得好,盈利创收——赚钱才是硬道理。

拓展更多轨交资源,与地铁经济互生。在全国地铁报范围来看,凡是善于利用轨道交通资源、与轨道经济圈结合得较好的地铁报,它们的生存状况都比较好。杭州《城报》曾承办“蹈演青春”街舞大赛、在地铁里角色扮演“月下老人”、“财神”向乘客派发礼物和报纸,并陆续推出行业专刊,为读者提供最及时、全面、实用、权威的消费资讯,让有消费意愿的人群走出地铁就可按图索骥,根据《城报》的报道去消费,因此,《城报》成为沟通商家与消费者的最佳桥梁,为杭州地铁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与轨道内立体营销,挖掘地铁文化增量。垄断性经营权是不少城市地铁报目前所享有的“特权”,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渠道优势,让城市特性与地铁文化结合起来,挖掘地铁这一独特渠道可能带来的增量。链接地铁报和地铁

1
查看完整版本: 衰落的地铁报,怎么能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