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疫情期间,不少人选择视频网站来看剧刷综艺并付费成为会员。一些网站宣称充会员免广告,但不少消费者在付费成为会员后,还是不得不收看“弹窗广告”“浮动广告”“小剧场广告”等不同名目的多种广告。此外,额外付费和自动续费无提示、难取消等问题也让会员感到权益“很受伤”。在各种视频网站上,付费会员享有各种“特权”,然而类似“付费超前点播”等事件时有发生,会员权益屡遭“注水”。(7月23日《工人日报》)
近些年来,视频网站广告的形象一直不怎么好。从消费体验上讲,谁都不希望老是有广告冒出来“辣眼睛”,但人们还是能够理解视频网站的生存问题,人们只是希望视频网站能对消费有所尊重,在广告上的吃相能好看一点。现在的问题,正在于吃相难看。
一般而言,广告发布者的赢利模式,是向广告主收取费用,由此产生的最大问题是广告过多过滥。正如有人感慨的,观众看到的不是“电视剧插播广告”,而是“广告插播电视剧”,大量的广告影响了公众观感,降低了消费体验。目前,多数视频平台都会在视频播放前插入60秒至90秒的广告,然而不少视频网站“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把广告当成了甘蔗,竟然要“一个广告两头吃”,既吃广告主也吃消费者。
吃广告主,这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掏钱做广告;而吃消费者,则是指利用消费者对于广告的厌烦心理,收取“不看广告费”。现在,视频网站基本都实行付费会员制,数据显示,有两家很火的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量均已过亿,可想而知,会员费对于视频平台来说是多大的一笔收入。用户为什么购买会员?去年6月,浙江省消保委针对视频网站会员服务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免广告”是消费者成为付费会员的首要原因。说明白了,消费者买会员,就是为了不看广告。
可现在,消费者掏了“不看广告费”,在一些视频网站上依然还得经受广告的折磨。多家视频网站宣称会员享有“广告特权”“跳广告”“免广告”等权益,但消费者掏钱成了会员,依然会看到开屏广告、通栏广告、弹窗广告、按钮广告、浮动广告、暂停页面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广告。简单地讲,相对于一般消费者,会员掏了“不看广告费”,最多只是少看一点广告,而根本做不到不看广告。
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视频网站在设置广告时,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正如专家所说,平台方通过“打擦边球”,引导消费者购买会员,逃避告知义务,同时又在观影过程中以技术优势插入广告,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鉴于此,今年4月8日,针对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浙江消保委约谈11家音视频网站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尊重消费者、恪守商业伦理的基础上,视频行业也是如此。现在需要反思的,最起码有两点:一是格式条款问题,也就是视频网站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和霸王条款侵害会员利益;二是商业伦理问题,也就是这种“广告吃两头”的做法是否具有合理性。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但不能仅限于行业自律,有关方面应该从制度上,规范和引导行业的发展。(东原)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