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周四,一支名为《不要做广告》的广告片在广告营销圈小火了一把,随之也引发了不少争议。10位广告圈大佬齐齐出境,在惊诧之余,难免会对广告内容产生好奇。
点开视频,三段式的“不要做广告”已经让人感觉到后面会说些什么了。
果不其然,一连串的“如果”式假设排比句式,完全让人失去了兴趣。不敢相信,这就是广告圈内的大佬做出来的反向激励广告。
但这种激励式广告,最近都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眼前,《后浪》、《看见》等,以及和该广告片同属一个系列的《不要找工作》。
这类型的广告片在公众评价上,两极分化很严重。在一部分人看来,这类型的广告片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和理想,有股不妥协和骄傲,很有感染力。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些片子却满是违心和说教,空洞无物,让人尴尬。
作为源于广告行业的数字营销人,只想说一句:不要做广告,做数字营销吧。
别说教
谁还不是广告狂人
无论是什么工作,什么行业,人是最重要的。
依赖于创意的广告行业更是如此。但是随着移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广告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对于广告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在多种条件的集合下,能够给出让人惊艳的广告案例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少了。
从之前的纸质平面广告,到手机彩信广告、邮件广告,到手机端APP内各种植入广告、PC端广告,游戏里可以放广告、文章里可以放广告、朋友圈可以放广告、视频内外都可以放广告,千百种的选择,难免让人抓不住重点,也突破不了之前的创意。
全天下的广告主都在思考自己浪费掉的那一半预算在哪里,到了今年,新冠疫情让本就不“富裕”的行业雪上加霜,广告主干脆就不给预算了。
在这种形势下,大佬们纷纷现身来激励行业从业人员本无可厚非,广告确实引起了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