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长安网
“阿姨你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现在有一位名老中医,他医术高超,对治疗各类疾病颇有心得,你有时间去看一下吗?”
去年6月中旬,77岁的叶奶奶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姓黄,可以为叶奶奶介绍名老中医开展诊疗。见对方自称社区工作人员,自己又有高血糖方面的疾病,于是叶奶奶便欣然答应了。
次日,黄某驾驶小车接上叶奶奶,一同来到位于南海黄岐的“御灸康”药馆。本来还带有一点怀疑的叶奶奶,经过药馆的老中医,对其进行“诊断”和“初步治疗”后,便被对方展示的所谓推拿手法、快速排毒手法等“医术”折服,对老中医深信不疑,叶奶奶回忆说:“他当时说我体内有毒素,要吃药才能排毒。我见他的手法神奇,打算买药回去试试。”
然而,老中医开出的都是“秘方”,故价格不菲,均以万元为起步价,首次更是要价元。
叶奶奶对此没有任何怀疑,付款买下了药品。而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叶奶奶每月都由黄某接到药馆接受诊疗,并以3万元、5万元、3万元的价格,分3次购买了药物。
期间,叶奶奶还听信了黄某的“投资建议”,向黄某支付了5.5万元作为投资药馆的资金。
直到12月10日,叶奶奶和女儿谈起最近买药和投资的事情时,这才被家人提醒遇骗,于是立即到派出所报警求助。
通过警方深入调查,最终锁定了接送叶奶奶的黄某。6月27日10时许,民警奔赴禅城区绿景一路某小区,成功抓获化名“黄某”的嫌疑人施某。而位于黄岐的“御灸康”药馆,早已人去楼空,内部只剩下不明药物、保健品一批。
据施某交代,她根本不是社区工作人员,真正身份是为“御灸康”药馆招引患者的人员,之所以使用化名“黄某”,是担心被识破后会被患者家属找麻烦。目前,施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跟进调查中。
施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对健康知识匮乏,以及自身辨别能力不足的弱点,为他们量身打造骗局,虚构病情,以低价保健品冒充偏方药、特效药,把老人的积蓄骗走。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信广告和陌生人推荐。
1.不盲目相信广告中的“线上问诊”以及“线上专家”的隔空诊断。应从正规渠道获取养生、保健知识。到正规医疗机构看病、开药,根据医嘱,到正规药店购买药物、保健品。
2.不泄露个人健康情况。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的通讯方式,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及家人的健康状况。
3.警惕“高疗效”噱头。在购买药品、保健品前,应先了解清楚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疗效,不轻信所谓的偏方、特效药、神药、祖传秘方。难以分辨时,应与家人沟通。
4.警惕免费“养生讲座”。不参加非正规机构组织的“健康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以防陷入诈骗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