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还有这样的诊所单病种多学科日间手术中 [复制链接]

1#

本文节选自《健康中国: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一书。该书是由清华五道口“健康中国-产业领袖”项目首期班同学李琛主笔,首期班的30位学员代表共同参与完成。该书的出版对加强我国健康产业研究、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实践、引领新型健康产业与健康服务新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

作者:李倩

“年前,民营医疗机构最大的发展难点是医生人才的获取,十八大会议后,随着《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实现了医生备案制多点执业,民营医疗机构迎来了真正的发展契机。”——广州医和你诊所联合创始人李倩

政策松绑

鼓励民营诊所良性发展

在我国的医疗机构定义中,诊所和门诊部被分为两种类别,但实际上,相当多民营兴办的综合门诊部,也通常对外命名为诊所,而在诊所的所属类别中,绝大部分属于非公立的民营诊所。

以年的数据为例,非公立诊所的比例占到了96.8%,所以诊所一般代指民营或者私人诊所。而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的医疗机构开办政策、医务人员自由执业程度息息相关。

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在宏观经济与治理政策等多方面影响下,我国个体诊所得以逐步发展。

年出台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政府开始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同时明确了开办条件、开业程序和职业要求等。

直至今日,陆续出台的卫生政策,始终强调了个体诊所的重要性,以及鼓励社会投入的态度也愈发明确,为诊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出台了如下图所示的诸多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在监管政策上更加细化,实行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放开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等手段。

民营诊所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充,可以有力地助推基层医疗的发展,解决居民的实际需要。

在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再次强调社会办医对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重要性。对个体诊所、连锁诊所兴办中常见的审批难进行了大尺度的松绑。

图为近年来我国推进社会办医的重要政策

随着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等支持医生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出台,民营诊所终于解放了医师资源方面的制约,获得了极大地发展空间。

截止年10月末,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已有21.5万名医生参与多点执业。其中,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的大约占60%,到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大约占40%,说明我国已有至少5万名多点执业的医师走进了民营诊所。

医生资源的流动,让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下图所示为年至年公立与非公立诊所数量。全国登记在册并实际运行的非公立诊所,从年的16万,到年末,已增长至22万家,平均每省拥有诊所超过个。

其中内科、口腔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骨科、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业务占诊所业务的比例超过90%,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计至年,医院门诊服务比例向基层转移,基层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以上,增速可超20%。

图为中国诊所数量(卫健委统计年鉴)

消费升级

中高端诊疗需求迅猛增加

在消费升级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为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而额外支出。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好的就医环境,就需要实现诊所的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模式。

近年来,升级而来的新型诊所开始逐渐增多,该类非公立医疗机构以提供中高端服务为主,无论是从诊所的环境、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还是就医的便捷性,相比传统诊所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大部分新型诊所以诊疗费作为主要收入,将药占比缩减至20%以内。非公立诊所,开始逐步从大家印象中的小而差,蝶变为小而美。

该类新型诊所及门诊部,在国内有三波较为集中的发展时段。第一波集中于90年代末期,由于该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相当多外企进入中国,来京外籍人士增多,如和睦家诊所(医院)、维世达诊所、港澳国际诊所、SOS诊所等陆续选择在北京落地。

这一批高端诊所多有外资背景,引入双语医疗专家或外籍医生,为在京的外籍人士提供国际化的医疗服务。也让部分中国的高收入人群体验到了和中国就医环境完全不同的高端医疗服务,为后期本土中高端诊所创造了值得借鉴的先例与消费习惯的培育。

第二波中高端诊所主要成立于年前后。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的富裕人群越来越多,这部分高消费人群的消费升级,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中高端人士需要高品质的家庭医生服务、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定制化的健康管理、长期的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