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怪趣味摄影书,发掘与再现日常之美 [复制链接]

1#

摄影师、艺术家们往往能在平凡的每日生活中,以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一个个有趣的小切口与不同寻常的角度,深入地观察、搜集,有创造性地用图像记录,将自己的“怪趣味”与灵感汇聚成一本本多彩的影像集,讲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奇妙故事。

蒙德里安+龟背竹?

《ThePlantCollection》IngeMeijer

RomaPublications(荷兰)

在博物馆展览作品旁边放一棵龟背竹?如此家居感的展览画风可能无法在炫目网红展盛行的现在存活,可在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新上任的美术馆总监WillemSandberg在蒙德里安展览作品旁放置龟背竹,一度让作品和植物搭配的展示方式成为风潮。

WillemSandberg的初衷显而易见,这一举动也是一种表态,整个19世纪博物馆都是艺术的圣殿,与其把博物馆打造成高高在上的空间,他希望植物可以建立室外和室内的联系,公众可以在熟悉和舒适的环境下感知当代艺术。艺术家IngeMeijer在《ThePlantCollection》这本书里调查收集了年至年WillemSandberg引领下盛行的博物馆植物风潮,展览图片和资料展示了共三十九种植物与不同大师级艺术作品的并置,重现这段几乎无人问津的怪历史。

不用相机的摄影

《WhyIHateCars》KatrienDeBlauwer

Libraryman(比利时)

KatrienDeBlauwer曾学习绘画和时尚,与她的上一本书《WhenIWasaBoy》一样,继续用书这种媒介探索“不用相机的摄影”。

DeBlauwer用颜料和蜡笔在收集的旧杂志和报纸上进行创作,她裁取部分内容,并置两张原本毫无联系的画面,或用蜡笔涂抹遮挡一些信息,这些经由加工的黑白画面,女人、汽车、身体局部,像是电影中的碎片,无法理出逻辑故事,但也让人无法拒绝这种无意识画面串联出的虚构趣味。书中还加入她记事本里书写的片段,文字和图片建立起一种隐性的自我探索。这本书刚入围年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作者摄影书奖”候选名单。

关掉闪光灯,在黑暗中等光划过

《AlmanaccoToiletClub》ValentinaNeri

CesuraPublish(意大利)

这些来自地下空间的光亮和活力,拍摄自年至年米兰影响最大的同性俱乐部。因为偶然的机会ValentinaNeri来到这里,发现完全不同的世界,变装皇后们互相打闹斗嘴,但其实却是最温暖的地下世界。

ValentinaNeri没有使用闪光,他大多数时候在黑暗中等待瞬间闪过的派对音乐灯光,此时他才能看到这里的细节并记录下来。全书分为24个章节,看起来却像一整个温柔的长夜,充满故事和丰富立体的人物。

不甘心的游客照

《Equivalences》DouglasMandry

RVBBooks(法国)

大约五年前,DouglasMandry在土耳其旅行,他像大多数游客一样拍摄景观照片,仅仅出自拍摄的冲动,但不明白为什么拍以及拍了有什么用。当Mandry重新观看这些拍摄素材,回想起20世纪早期中东明信片,那些明信片与其说是对风景的如实呈现,Mandry认为它们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的匿名解读。于是他用丙烯酸颜料和喷枪给在土耳其拍摄的照片上色,再重新拍摄这些作品。

原本来自现实世界的图像成为现实的模拟物,原本常见的景观成为梦幻的岩石,仿佛一切来自另一个星球。而这正是Mandry所感兴趣的,质疑摄影、图像与现实的关系。

老照片与刺绣造出的八卦精

《Stickybeak》JulieCockburn

ChoseCommune(法国)

谁没点收藏癖,英国艺术家JulieCockburn不但爱收老照片和明信片,还喜欢即兴在老照片上刺绣或做拼贴。过去的人物被蒙上脸,戴上帽子,勾勒出新的神情样貌。

“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爱管闲事的人。我虚构的男女主人公都爱花时间去调查或打听别人的事。”这本书收录JulieCockburn过去十二年的艺术创作,题为《Stickybeak》(暂译“爱管闲事的人”),艺术家为经由她手工刺绣加工的照片取名,这些旧人物摇身成为幽默生动的故事主角,仿佛成为八卦家常又神秘的新人物。除了人物照片,艺术家还为黑白景观、静物照加上手工刺绣,原本的西方景致被融入了东方审美。《Stickybeak》一书由ChoseCommune编辑出版,将随艺术家于9月12日在伦敦FlowersGallery开幕的个展同期发布。

与一面墙过不去的行为表演

《NON》PaulienOltheten

RomaPublications(荷兰)

《NON》在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视觉艺术家PaulienOltheten利用现实素材在纸上导演的行为表演。PaulienOltheten在巴黎时,经过奥林匹亚区看到墙上的涂鸦“NON”(意思“不”),开始以这面墙为背景,拍摄经过的路人。

一周之后,这个具有抵抗和消极意味的词被人抹去,PaulienOltheten却选择继续记录这面墙与路人。她又以表演的方式与路人交谈,录下他们关于“不”和“拒绝”的不同表现方式和声音,而这些音频最后也成为了书的一部分。

编辑—Sandra

撰文—EchoGuo

来源:iWeekly周末画报

她尝试在几十个男人身上找回初吻,寻找不可描述的浪漫……

张晓刚:何多苓是拜伦、肖邦和莫迪里阿尼合体的现实版本

★史上最牛“画贩子”,一手炒红马奈、梵高、塞尚、高更等大师!

★杜尚:艺术的虚妄和艺术之死

★百年一遇的物理天才爱因斯坦,居然还是个绝世渣男?!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盛大开幕

★陈丹青:世人笑他太狂傲,他却笑答“我本就不是好人”

机构合作、广告刊登、项目合作请联系

iap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